11日,湖北、上海兩地政府部門公佈了對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和克萊斯勒及其經銷商價格壟斷行為的處罰決定。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次處罰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克萊斯勒已決定降低旗下旗艦車型及零配件價格,並開放零配件銷售渠道。一汽—大眾也進行了整改,並下調奧迪原裝備件價格,同時涉及壟斷的經銷商也全面廢止協議並修改行銷政策。
專家認為,長期以來,一些跨國公司在國內享受超國民待遇,將我國法律與監管漏洞利用到極致,甚至養成了“江湖氣”。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表示,過去,我國一直對外資採取歡迎鼓勵的優惠政策待遇,但對規範化方面的管理往往有所忽略。在引入外資時,很少考慮安全或市場壟斷的問題。如果能打破壟斷,改變各類企業在中國市場長期養成的種種陋習,將優化中國市場,惠及消費者和其他市場主體。
不過,對汽車領域反壟斷工作的艱巨性決不能低估。據反壟斷專家介紹,根據《反壟斷法》,對價格壟斷行為拒絕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執法部門有權繼續處罰,直至其糾正違法行為。
一些專家建議,破除汽車行業的價格壟斷行為,工商、價格等多部門應強化合作,加強對零部件供應、整車銷售、售後維修等多個環節的動態監管和執法,確保企業合規運營,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只有這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法律保障,不致成為企業價格壟斷行為的“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