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汽車 > 名家車談 > 正文

“200元包過”:車檢已呈整體性潰爛?

發佈時間:2015-09-14 07:2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岳雅風

  貌似嚴苛的車檢制度流程,在“民間智慧”的播弄下,儼然已成了千瘡百孔的爛棉絮,在此情境下,很多環境治理舉措又豈能不淪為“空轉”?

  車主給黃牛200元,黃牛給汽車檢測站150元,就能讓尾氣嚴重超標的汽車通過;檢測設備廠商可以篡改軟體,其中就有自稱佔有率40%安車公司……央視“焦點訪談”日前曝光了車檢中的造假現象:記者先後在魯、粵、浙、遼等省調查了20多家機動車檢測站,只要黃牛疏通好了關係,尾氣不合格的車輛,不需維修即可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

  儘管有網友調侃,媒體曝光的這些問題早已司空見慣,但車檢造假如此明目張膽,幾成公開的秘密,還是讓人觸目驚心。而網友的“習焉不察”本身,同樣可以視為這種“社會共謀”的一個佐證。

  檢測站居中操控,設備生産廠家大做手腳,黃牛黨奔走前後,車主們花錢消災……貌似嚴苛的車檢制度流程,在“民間智慧”的播弄之下,實際上早已成了千瘡百孔的爛棉絮,再無可能從終端堵住排放不合格的海量車輛。可以説,圍繞車檢,已經形成了一條灰色的利益分肥鏈條,並呈現出整體性潰爛。

  一方面,一些檢測機構濫用權力,串聯起各相關利益主體,赤裸裸地將權力在市場中變現。其在扭曲權力指向的同時,還會通過這種權力的不斷強化進一步更深入地設租尋租,刺激有關各方的造假積極性。在這樣的格局下,檢測技術是否先進,已經不再重要,因為發出指令的“人”可以隨便干預檢測結果,制度執行者已經變成破壞者。

  另一方面,利益關係的不斷固化,也一點點消解了堂皇政令的效能和嚴肅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很多看上去不錯的環境治理舉措,每每淪為“空轉”,吆喝的聲音遠大於實際效果。這種整體性潰爛令人沮喪。由來已久、廣泛參與、心照不宣等,或許其間只是出於“圖省事”的考量,實質上卻折射出社會運作規則的崩潰。

  應看到,去年5月公安部和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推出試行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檢、全面推進檢驗機構社會化、強化違規違法責任追究等“車檢新政”。這也被認為是簡政放權之舉。車檢也從由各地公安車管所的隸屬於檢測機構檢測,到主要由社會檢車機構來做。但檢車業務放開,不等於就能“唯年檢”,而放鬆證後監督和對黃牛的打擊。對環保部門而言,也該進行道路抽測,環檢機構資訊也該與環保部門聯網。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4條和上述意見,都明確了出具虛假檢驗結果的責任。對有關部門而言,也必須對“尾氣檢測造假”加強檢測。否則的話,難免將“偽治理”形成的惡果加諸社會公眾,侵害的是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

  對於車檢造假現象,乃至其間呈現的整體性潰敗,更有必要在加強部門監管、規範制度執行的同時,逐步探索源頭治理之策。比如從車輛生産過程的排放標準、油品標準等層面預作嚴格設定,建立機動車排放超標治理技術路線,然後再輔以嚴格年檢,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卡住那些尾氣排放不合格的車輛。説到底,沒有管不住的車輛,只有無孔不入的利益;沒有不好的制度,只有總想突破制度的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