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汽車 > 名家車談 > 正文

吳迎秋:不買電動車不是消費者的錯

發佈時間:2014-11-07 17:21:01  來源:中國網汽車  作者:吳迎秋  責任編輯:岳雅風

  10月26日,北京市對外公佈了2014年新一輪小客車搖號結果。與傳統能源車一號難求相比,第一批新能源小客車中簽者居然超過60%放棄購買。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分析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不夠熱衷的原因,價格居高不下和配套設施不健全目前仍然是待解的難題,大家參加新能源汽車的搖號,無非是因為中簽率高先佔個位置,是否購買則是下一步的事情。

  先説價格,消費者顯然會算上一筆賬,如果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後的電動車售價依然超過心理預期,哪怕使用幾年後成本會跟傳統能源車拉平甚至降低,依然無法喚起購買的興趣,寧可用類似的價格去買一輛更高級別的傳統能源車型。這也是奇瑞QQev或者江淮iev這種低價電動車能取得一定市場銷量的重要原因。

  再説配套設施,儘管很多企業已經承諾,可以為購車的消費者在住宅小區內安裝充電設施,但是作為城市代步工具,北京城內的充電樁數量遠遠達不到滿足使用需求的程度。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里程焦慮感依然沒有降低,大家都會想,萬一在路上拋錨了怎麼辦?如果連郊區都不能去,那買車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説,這兩方面的擔心都是人之常情,而不能把放棄購買電動車的中簽者當作批評的對象,更不用説是否購買是消費者的自由。

  儘管如此,我們必須積極地做出三方面的判斷。一是新能源車尤其是電動車到底要不要發展,怎麼發展;二是汽車企業要制定什麼樣的新能源發展路徑;三是政府在推動新能源車發展方面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實際上這也是關係到電動車發展的宏觀、微觀和中觀的思考。

  首先就要明確,發展電動車是國家戰略,這是毋庸置疑的,暫時的困難並不會逆轉大的趨勢。其實電動車就像汽車電商一樣,大家都覺得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解決,都還在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但沒有人否定這兩者代表著未來。現在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儘快尋求技術的突破,在提升電池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多下功夫,甚至在産品定位上多花腦筋,比如以便宜的電動車切入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等等,這才是正路。

  那麼對於汽車企業而言,電動車當然也是正確的戰略選擇,只是在目前這一階段,我們應該怎麼做?在我看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或許是目前這一階段合適的路徑選擇。一方面,插電式混合動力可以採用電動模式,也可以採用傳統動力模式,充電也極為方面,用家用電源即可,很大程度上可以打消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另一方面,通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增多,也可以帶動充電設施的完善,繼而推動純電動車型的發展。大眾、沃爾沃等品牌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都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我看來是沒錯的。

  當然,政府在新能源車推廣中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市場培育期。我看到今年以來政府主管部門對新能源車出臺了減免購置稅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尤其是工信部領導關於新能源車一定要打破地方保護的表述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令人振奮。這也説明,新能源車的頂層設計是沒問題的,只是需要企業、消費者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共同配合。

  説白了,當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了,成本降低了、配套設施完善了,政策的退坡機制自然也會發揮作用,消費者會主動地購買電動車,現在的一系列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寰球汽車傳媒董事長兼CEO吳迎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