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安徽新能源汽車發展國際論壇”在首批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之一的合肥召開。來自國內外新能源領汽車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安徽省科技廳、合肥市科技局等政府相關部門,江淮汽車、安凱客車等整車、電池、電機配套企業;新能源汽車運營單位;上海交大、安徽大學等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200多人齊聚一堂,探討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副理事長胡劍平
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論壇召開期間,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副理事長胡劍平作了主題為《中國城市公交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演講,對國內外新能源公交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
在國外,歐洲數個國家正在8個國際城市進行純電動公交的示範運作,其中在倫敦就有四條示範線路,目前已經逐步取得一些經驗和成效。在國內,僅廣州市就訂立了每年增加10%的純電動公交的目標。
胡劍平同時指出制約新能源公交發展的瓶頸,首先是充電時間問題,漫長的充電過程導致隨之産生的人力成本的增加。這個需要充電設施必須具有規模化運營的基礎來解決。國外的應對之道是將有軌、無軌電車甚至是路燈的供電網路利用起來搭建充電網路。
其次是電池成本問題,現有的例子就是北京奧運期間運作的50輛電動大巴因電池衰退和更換成本過高被閒置。“國內新能源公交是在摸索中前進”胡劍平這樣評價道,“中國新能源公交車推廣嘗試過多種模式,包括換電、慢充、快充、增程、雙源、插電等,交了不少學費。”
胡劍平也對國內新能源公交的發展趨勢表現出信心,他透露未來北京市將對BRT(快速公交系統)進行油改電措施,將會在1.5-2公里的範圍內建設一個充電樁。最後他總結道:“實踐證明,雙源、快充才是新能源公交未來的發展方向。”
10月22日,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提出2014年到2015年,在京津冀地區公共交通服務領域共推廣20222輛新能源汽車,新建充/換電站94座,充電樁新增1.62萬個。其中北京市8507輛,天津市6000輛,河北省5715輛。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16%,京、津計程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5%。
10月29日,工信部網站發佈《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二批)”,這是繼8月27日工信部發佈《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一批)過去僅僅兩個月的時間。而在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建立長期穩定的新能源發展政策體系。
在第一批入圍的97款純電動車輛中。其中乘用車17款車型、客車75款車型、專用車5種車入圍、貨車暫無車型入選。而據第二批次目錄顯示,在純電動方面,有28款乘用車車型、57款客車車型,1款貨車車型及19款專用車車型入選,共計105款。
10月30日,發改委 、環保部 、科技部 、工信部等12部門發佈方案,要求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強調,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停車場必須配套建設充電設施,現有停車場及高速公路收費節點和客貨運交通樞紐周邊有序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制定全國統一的充電設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完善充電設施用地政策,抓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用電扶持性電價政策實施。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充電設施建設。
如此迅速密集的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政策措施,既體現出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持力度,也側面反映出交通擁堵、空氣品質不斷惡化等擺在各大城市面前急需解決的共同難題。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程度走在世界各國前列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又將是一場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