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一位雷先生花費20萬元在二手車交易平臺上購買了一輛二手汽車,該平臺聲稱汽車經過了249項專業檢查,然而在辦理過戶時,雷先生購買的汽車卻被車管所交警檢測為事故車,無法過戶。記者調查發現,僅在最近幾個月,就有多起二手車買賣出現嚴重品質問題,二手車交易平臺問題頻發,不僅給車主造成困擾,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事故車成“準新車”、里程錶遭篡改看不出
據媒體報道,今年10月30日,雷先生在“人人車”上看中一輛二手車,根據該平臺描述,這輛車車況很好且無事故記錄,幾乎是一輛“準新車”。在後續電話溝通中,他再次確認車況,也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該平臺還告訴雷先生,在交易前還有一個專業的復檢,共有249項“專業檢查”,在檢查合格後,雷先生將車提回了家,但沒過多久,就出現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一幕。
記者了解到,今年8月,廣東省消費者協會也曾通報一起二手車交易問題,消費者孫先生通過二手車交易平臺“瓜子二手車”購買了一輛汽車,經該平臺259項“專業檢測”後顯示里程數為9000公里,但在行駛一段時間後,孫先生發現汽車頻頻出現故障,便將車開至4S店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車在孫先生購買前最後一次保養里程為54294公里,4S店工作人員提醒孫先生,車輛里程錶可能被賣家篡改,之前的檢測結果存在問題。
記者就所謂“專業檢測”測不出汽車問題一事聯繫了某二手車平臺銷售人員,對於二手車檢測方是否為第三方機構,對方表示都是由平臺負責檢測。面對記者對檢測提出的疑問,對方還表示,如果仍不放心,購車前還會聯繫合作的4S店進行檢測,記者隨即詢問是否為與汽車品牌對應的4S店,對方則表示:“車輛太多了,什麼品牌都有,不可能每個品牌都找相應的4S店,我們有自己專門合作的4S店,所有車都由他們檢測。”
“專業檢測”如同走過場 消費者維權屢遭推諉
針對最近幾起媒體曝光的二手車交易問題,不少網友表示質疑。網友“紅星”留言:“那麼嚴重的事故車,249項檢查都查不出來?真是太糊弄人了!”網友“金雷雨”評論:“為什麼交警看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問題,這些平臺自稱專業的檢測卻看不出來?”
對於所謂的上百道檢測程式,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大多數檢測都是“走過場”,形同虛設。二手車高級評估師高大鵬表示:“平臺為了利益在檢測過程中所設的標準較低,檢測品質與4S店的專業檢測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所有二手車電商理論上都存在品質風險。”
除了汽車品質問題之外,購車者在後續維權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記者採訪了多位購買二手車遭遇品質問題的車主,大多數車主在維權過程中都遇到了平臺與原車主之間的相互推諉,導致維權久拖不決。
一位維權車主告訴記者,自己一開始相信平臺的檢測品質,但不久汽車就遇到問題,之後再聯繫客服對方就説是原車主提供的汽車資訊不實,建議聯繫原車主,而原車主又説車是通過平臺賣出的,要退車就聯繫平臺。“可當初這些平臺都聲稱有嚴格的檢測,而且出現品質問題可以全額賠付,等到真的出問題了,才知道維權有多難。”這名車主説。
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林認為:“目前二手車交易市場良莠不齊,一些二手車商家存在消費欺詐行為,在沒有具體監管規定出臺之前,如需購買儘量選擇正規的二手車交易公司,簽訂正規交易合同,明確各方責任,避免日後維權時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為維護自身權益留下有力憑證。”
各方呼籲應出臺相關政策規範二手車交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一份針對二手車電商行業的調查分析認為,當前缺乏對二手車網路買賣的政府及行業監管,缺乏管理措施是導致二手車電商魚龍混雜的原因之一。消費者應該謹慎購買二手車,同時二手車平臺也應加強自律。
有專家認為,通過電商平臺進行二手車交易是比較新穎的方式,但是很多平臺的車都是自己檢測自己賣,難以保證品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二手車市場因為檢測標準不統一、誠信交易難保障等問題一直被外界詬病,也影響其市場規模化發展。希望在政府的支援下,制定統一的檢測標準,對二手車的車況進行客觀認證,向消費者公示車況資訊,並建立規範的二手車行業資訊公開制度,最大程度上消除資訊不對稱現象。
不少網友也呼籲:“不能等事情放到網上,被大家關注之後才著手解決問題,如果能夠建立起制度化的保障措施,例如對二手車交易市場出臺相關的規範條例,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可能會得到更好更快速的處理結果。”
“消費者在選購二手車時一定要樹立防範意識,謹慎購買。對於這類新興市場,相關部門也應儘快出臺具體的法律法規,從品質檢測、買賣交易、消費者權益保障等各個方面對二手車交易市場予以規範。”陳林説。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