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6 11:09:17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剛剛結束“浪”(Ten Thousand Waves)在雪梨雙年展的首映,艾薩克•朱利安(Isaac Julien)的兩名助手就馬不停蹄地趕到上海。他們把香格納在莫幹山路的H空間精心佈置和分割,懸空挂起9個螢幕,佈置好9.2環繞聲的音響和與之匹配的吸音條件,這個中文名稱只一個“浪”字的展覽就在一頓精心而耗費的準備之後開幕了。

白色的螢幕、35毫米膠片轉高清的投影、漆黑的展場、單件作品的展覽、中國意境中國故事和中國人、陌生的浦東俯瞰和熟悉的三十年代片場……從這些表述詞彙上看不出這件作品的特異之處,甚至很容易讓人産生對其他作品的聯想。按理,黑箱體驗對習慣於當代藝術的觀眾已經不再新鮮,然而這個長達50分鐘的電影卻留住了幾乎每一個鑽進來的人。人們被螢幕間來回切換的節奏、人物和場景、特寫或全景而不斷進行目光和身體的遷徙,精密設計的音樂在聲道間滾動,配合著圖像對觀看者的調動。螢幕間零落著的觀眾剪影也成了偶爾被掃過的場景之一,在畫面不肯懈怠的美感將整個氣場統攝的間隙,視線掠過對面正往你所站立之處定睛凝視的他人,連這個他人也有了被虛化的可疑。一時間,人們似乎放下了懷疑的重擔,投入了這場龐大的多屏視覺中,就像普通人走進電影院一樣,只是這裡的九個螢幕,一刀刀地將現場滲透得更加劇烈,給人帶來了身不由己的迷茫。

如果像我一樣,在張曼玉的臉部特寫中走進展廳,多半很快就會被俘獲。扮演媽祖的張曼玉的臉,出神入化地在中國西南風景中飄搖,惘然而不惑的表情同時賦予了她和媽祖相當的神性,並構成了作品所設定的重要基調。事實上,英國人朱利安成了第一個在香格納做個展的外國藝術家,並不是因為這個第一人不能是其他人,而很可能是因為《浪》天然地同中國有關:不僅想法來自中國、製作成于中國、得益於同中國藝術家的合作,而且在完成後給中國的藝術界帶來問號。

1  2  


下一頁高士明對話艾薩克•朱利安與馬克•納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當代藝術與投資第七期
·
· 高士明對話艾薩克•朱利安與馬克•納什
· 在全球景觀國家“裝置”的語境中重寫藝術史—— 《雙倍無限:過去二十年回顧》研討會
· 專訪“Arthub亞洲”總監樂大豆(Davide Quadrio)
· 藝術世界中的思想與行動
· 關於“道德”項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記
· 關於“道德”的對話--《METROPOLIS M》雜誌對“道德”項目策展人胡安•蓋坦的訪談
· 關於“道德”項目
· 角落裏的光
· 我的大學(1990-2010):劉大鴻與雙百工作室
· 大學這個單位——左靖與劉大鴻的對話
· “我”的紀錄片
· 論阿爾弗雷德•雅裏劇團
· 北京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國際論壇
· 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媒體實驗室啟動儀式暨國際媒體藝術與設計實驗室論壇
· 絕對皮娜——關於一位偉大舞者的影像
· 中園:一種獨特的中國生態烏托邦
· 都市傳奇
· 解放——相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