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李安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0 15:37:21 |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星》:在美國,有很多中國人成功的例子,但像你這樣在美國這種電影大國裏佔有一席之地的人,我認為僅有你一個──我指的是藝術電影。我想問問你,你是怎樣跨越東西文化的障礙並把它們結合在一起的?

李:這和個人機緣也有關係。我在美國讀書,拍學生片時沒有那麼多中國人,就開始拍美國人的東西,所以並不生疏。我的機緣就是正好有這些朋友,幫我選材,幫我看著,離譜的地方就告訴我。美國片有它的吸引力,因為是電影大國嘛,做主流電影沒有能超得過它的。所以有它的工業、發行,整個製作體系是很完整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只有在美國片裏才能做的原因。這些,對拍電影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有時我要撇掉它來製作中文片,一方面是自己文化的根,一方面也很自由。

《星》:你和許多國際大牌明星都合作過,和這些大明星合作你覺得有什麼經驗?

李:你要利用和展示他們的魅力,不能光演戲,挖掘新鮮感是你主要的工作。明星本身有一種形象,你的電影就是要利用這種形象或者是反形象。

《星》:對您個人影響較大的中國電影人是誰?

李:中國導演裏,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李翰祥。因為以前看的電影很多是商業片,不會特別注意導演,他是我惟一很早就有印象的導演。他的片子不太一樣,所以你會注意到導演。他表現出對文化的興趣。後來還有胡金銓,香港電影對我的影響比較大。我看的香港電影比台灣電影還多。像胡金銓他們創造出來的影像,對我的影響,不止電影語言,包括表達情感的方式,對電影的理解。讓我覺得中國片就是這樣的,過去的中國是這樣的。

台灣導演有一位叫李行,他比較像內地的謝晉,電影味道很像,影響也很像。台灣叫健康寫實。他們的電影,對我們這些離開內地的台灣人有很大影響。台灣的文化也是繼承了中原的,但有一個斷層。當然,長大以後,我知道有些是真的,有些影像是創造出來的。他們身上還是有一種比較浪漫化的夢想。像李行拍的台灣的一些比較經典的電影,就是比較理想化的。後來我看到侯孝賢出來拍的片子,開始有現實主義,電影才跟生活現實發生比較大的關係。之前台灣的武俠片和瓊瑤片,電影和生活的關係是不大的。後來到美國,可以看到一些內地的電影。比如《高山下的花環》,還有《林家舖子》,印象都比較深刻。

《星》:印象比較深的老片子,比較有觸動的是哪幾部?

李:港臺的話有《俠女》,還有《梁祝》。當時比較小,沒有什麼控制力,看完就哭。當然《梁祝》比較煽情,它是從內地的黃梅調中改編出來的。《俠女》感覺比較有藝術氣息。那時候台灣還不像*十年代那麼商業化。那時候看還挺有意思的。

到美國以後,老片子像《十字街頭》覺得很好看,第一次看老片,這麼精彩的《十字街頭》!接下來就是《馬路天使》,是趙丹和周璇演的。“四季花開”那首歌使我蠻震驚的。它有義大利寫實片的味道。

比我後來在港臺看到的片子講究,又有社會意識。80年以後,看了《神女》,《林家舖子》也看了,那時候第一次看,看得晚了一點,感覺上比較左派一點,比較收斂。後來看《小城之春》,雖然表演還是非常話劇式的,但那種戰後心理的體察非常難得。我覺得他們當時受到好萊塢、義大利寫實主義、德國表現派的影響都比較大,包括《夜半歌聲》,基本上是學西方,然後從自己的文化裏找東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顧長衛 那一場關於孔雀開屏的的回憶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一線導演製片人對話錄:影像力》
· 李安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
· 顧長衛 那一場關於孔雀開屏的的回憶
· 徐克 燃起風的影像傳奇
· 霍建起 用電影書寫喧囂中的浪漫
· 馬儷文 擦出光芒的平淡
· 賈樟柯 最富洞察力的鐵拳
· 張元 飽滿的靈魂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