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你知道為什麼寫詩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2 16:03:44 |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與革命性建築的遭遇

選擇建築作為職業,是在讀高三的時候,但並不是因為對建築有什麼特別的了解,或是出於某種動機。我從小就很喜歡繪畫,因此對美術有些執著,但是從一開始父母就極力反對我以此為業;我當時正處在徬徨不定的少年時期,又掀起了對神學的熱情,甚至曾考慮過踏上聖職之路。但父母總是在強調我的長子身份,我又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因此總是猶豫不定。

正當徬徨無助的時候,給我指出建築之路的人,是我的姐姐。或許當時她以為可以繼續將繪畫作為職業的就是建築;或許認為建築就是技術和藝術結合的産物。事實上,從我考取了大學的建築專業之後,因為擅長繪畫,經常被大家稱為有才華的建築系學生,而我自己也覺得比其他同學更有優越感。

大學還沒畢業,我就拜“空間”事務所的金壽根先生為師,沉溺于先生的建築當中。也許在我的人生中從未有過像當時那麼徹底與世隔絕,深深沉迷于建築的時期。連續幾天、幾星期、幾個月不分晝夜面對繪圖板,我不知不覺已經變成金壽根建築的狂熱信徒。那時的成績是馬山聖堂、京東教堂和國立青州博物館等建築。我相信這些作品在金壽根建築當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關於自己對這些建築做出的極大貢獻備感驕傲,這種自滿或許説明我面臨著建築的某種局限。

由於當時國內黑暗的政治形勢,建築成了我唯一的希望,我所面對的建築的局限亦是我人生的界限,每日只有狂飲爛醉才是擺脫現實的唯一途徑。過了維新末期,新軍部的登場,致使社會狀況更讓人窒息,最終我只能以留學的名義逃避現實,在奧地利維也納開始我的新生活。那是1980年,我28歲。

維也納自由的氣氛使我整天無暇學習,只是沉浸在音樂和葡萄酒當中,好像要補償被壓抑的所有過去一樣,自在地生活著。就在那個時候,我和一位建築師相遇了,是通過學校老師送給我的一本叫《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的書。慚愧的是,我在南韓從未聽説過這位建築師,當然,也沒聽説過他的建築。

於是,令人驚訝的現實展開了。在書中,路斯與其説是建築師,不如稱之為革命家。他並非是我所學和熟知的建築師那樣,是沉溺于想像中優美的建築,並將其描繪出來、以匠人姿態出現的所謂藝術家,而是面對時代,不斷與惰性和慣習抗爭的、夢想新時代的實踐性知識分子。

為了遊覽他的建築,我重新仔細地在維也納尋找他的作品,並不斷地嘆息,懊悔之前的虛度光陰,埋怨自己這麼晚才遭遇到路斯。建築是技術和藝術的一部分,這一荒謬和無意義的假設,正在我腦中被徹底的擦掉。我開始反問:所謂擅長美術,豈不是妨礙做建築?

下一頁建築,造就我們的生活上一頁《建築,思維的符號》序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建築,思維的符號:邂逅20世紀的不朽建築》
· 內容提要
· 作者介紹
· 《建築,思維的符號》序言
· “你知道為什麼寫詩嗎?”
· 建築,造就我們的生活
· 這時代我們的建築
· 你知道為什麼做建築嗎?
· 對20世紀不朽建築的思考
· 樹立在米歇爾廣場的時代精神
· 優美的建築遊廊、西方住宅的完成
· 真實的建築
· 太陽的城市
· “大技術”建造的“反建築”
· 通往世界之窗
· 知識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