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大視覺文化産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1 13:25:59 |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2年—2005年)

陳逸飛從繪畫藝術進入到眾多視覺藝術領域,從繪畫經濟到文化産業,這個過程是先確立了先進的文化理念,然後是大膽而有序的文化産業實驗。

  視覺理念

視覺理念被視為創意理念,視覺産業被視為創意産業。現在比較流行的説法是,所謂創意産業,是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與才華的活動,而通過智慧財産權的生成和取用,這些活動可以發揮創造財富和就業的成效。這主要體現在廣告、建築、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遊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開發、電視廣播等行業中。

這些年,陳逸飛不斷用他的文章、他的談話,闡述他的大視覺藝術觀、大視覺産業觀。

1999年,陳逸飛在暢談他對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感受時,表達了他的大都市文化觀和大視覺文化觀。陳逸飛早早地買好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全套票子,他坦誠地説:“這是世紀末的藝術狂歡節,我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學習、觀摩、交流的機會。”陳逸飛參加過紐約、林肯、華盛頓、巴黎等各種藝術節。他認為衡量一個城市的美學水準和整體城市形象,就看這個城市能否有條件舉辦國際性的藝術節,國際上很多城市形象的改變和提升都是從成功舉辦大型文化節開始的,上海從各方面的條件看已具備這樣的優勢。是改革開放,墊高了上海人的立足點,開闊了上海人的眼光,上海是全國人民的上海,而上海的變化,也是全國的一個縮影。陳逸飛説,現在這樣那樣的“節”太多,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一定要區別於其他節,不能被其他節淹沒了。他特別強調大視覺觀念,強化上海這個城市更多的設計內涵,這樣檔次就上去了。藝術節不是僅僅熱熱鬧鬧地看藝術精品,還要在提高全民美育素質上下功夫。蔡元培先生説,美育可以代替宗教。整個藝術節要成為美育的節日享受,就必須在細節上有設計成分,這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小到一張戲票、一張節目單、一張請帖,大到一個城市整體上的國際藝術節設計內涵,包括開幕式禮儀小姐的打扮,千萬別單調、千篇一律地橫背一條白帶子。傳統的未必都是好的。總之每個細節上都要有創意設計理念。陳逸飛説:“世上本無大事,幾百個、幾千個、幾萬個細節做好了,就成了大事。”陳逸飛強調説:“承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是可行的。這是上海自信的表現,是真正意義上的與國際接軌。”(周玉明:《藝術節應成為美育的節日——陳逸飛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文匯報》1999年11月2日)這就是陳逸飛的大視覺産業觀。過去人們把城市裏的各種重大節日,看成是計劃經濟下國家投資市民分享的文化行為,而現在文化節要由市場來打造和運作,它應成為城市重要的文化産業。

這正是90年代以來陳逸飛一直在倡導的文化産業和文化産業觀念。

陳逸飛的大視覺文化觀已經形成多年,在這一理念逐漸形成的過程中,他也曾習慣用大美術這個概念來闡釋。他的大視覺文化觀是從他的大美術文化觀逐步演化和拓展而來的,有時候他説的大美術觀其實就是他的大視覺觀,就是那些吸引人們眼睛的産業。他把文化産業分為聽的産業和看的産業,視覺産業就是看的産業,大視覺産業就是一切用眼睛看的産業。陳逸飛為此專門撰寫《我的時尚就是大美術》的文章,闡釋他的大視覺文化觀,向人們傳播大視覺文化理念。“我平時有一個大美術的觀點、大視覺的觀點。在一百多年以前,繪畫的功能主要是記載,把圖像傳給後人看。而有了照相機以後,記載功能逐漸衰亡。特別是有了100年的電影,有了現在大眾喜歡的電視這種形式,還包括現在最最時尚的電腦高科技的發展,有了Internet,有了多媒體的産生。所以,我們不是説造型藝術死亡了,而是它的基因,它的最根本的一種東西侵入到了各種視覺的載體之中去。實際上,這100年,是造型藝術家非常惆悵也非常徘徊的100年,也就是説,因為有這種心態,也就帶來了100年的視覺藝術包括美術方面的非常大的動蕩的變化,也出現了繪畫中的那麼多的流派。”(《北京晚報》2000年1月1日)在陳逸飛那裏,大美術就是大視覺。

陳逸飛還不斷以演講的方式傳播他的大視覺文化觀。2002年的夏天,陳逸飛在山東有過一次精彩的演講。許多書畫家、學者和藝術愛好者們聚集在濟南,聆聽了陳逸飛題為“視覺大藝術之美”的精彩演講。陳逸飛用精闢的觀點和嚴謹的語言,為聽眾打開了一扇通向“美”的大門。他呼籲大家運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感受美,他還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我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在繪畫、工業設計IT産業和服裝業均有建樹的陳逸飛,的確有著太多值得關注的因素。陳逸飛説,作為一個畫家,他現在所從事的事業其實還是一個藝術家的事業,只不過用以傳遞藝術的載體更加多樣和廣泛了。他認為,視覺藝術其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産業,它依據的是人最本能的要求,而它的內涵卻十分廣博,蘊藏著巨大的財富。他説,如果大家都能開始關注視覺藝術的美,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陳逸飛曾經設想在上海創建一所上海視覺藝術學校,設想用最先進的教育方式培養視覺藝術人才。可惜他因病過早離世,沒能實現辦學的理想。


2004年夏天,陳逸飛在一次演講中再次闡釋和傳播他的大視覺文化觀,主張用大視覺文化觀構築大都市文化景觀,用大視覺文化觀提升城市的美學等級。陳逸飛應邀在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作了題為“新時代‘大視覺’之起步及前景展望”的精彩演講,全面傳播他的大視覺文化理念。陳逸飛在這次演講中認為,視覺藝術不是僅僅指平面的美術作品,而是所有能看的藝術、能看的産業。他認為,作為從事美術的工作者,我們有一種責任,即如何使我們在造型藝術中對美的悟性和創造,通過各種手段和載體,作用於社會,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使我們國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使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更具競爭力,使我們的民族更有尊嚴感,這就是“大視覺”文化理念的本質涵義,這就是“大視覺”文化理念所追求的藝術理想和美學目標。在這次演講中,陳逸飛主要從“視覺産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興奮點”、“視覺理念對生存品質的決定性影響”、“建造中國視覺産業的矽谷”這三個方面論述了他的大視覺文化理論。陳逸飛認為,對於視覺理論的重視,並非是飯後餘興之事。他認為,現在的中國,在視覺創造方面應該進入一個補課的時代。他説,我們的許多産品在品質上並不遜於其他國家的,許多世界著名品牌的商品是在中國生産的,但很少有屬於中國自己的品牌。以全球的視野看,視覺設計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它能直接産生利潤,會在國民經濟産值上創造出無法估量的價值。視覺藝術的力量不僅會對國民經濟有所提升,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的表達。比如説城市的視覺形象,是我們每個置身其中的人都必須時時面對的,是一個強迫你去接受的視覺作品。一個糟糕的視覺環境無疑是給我們和下一代建造了一所不好的學校。陳逸飛認為,如果任憑視覺垃圾充斥我們的視野,那麼就個人而言,我們本該有的審美敏感將會鈍化,就國家而言,這對我們整個民族的審美趣味都將會造成致命的缺陷,從而喪失尊嚴。也許我們已經注意到並體會到高科技帶給我們的發展和進步,但在今天,視覺創造在經濟發展和競爭中的作用和力量,絕對不亞於甚至正在超越科技。陳逸飛認為,用視覺理念改造中國人,並不過分。視覺理念不但能改造中國人的氣質和文化品格,也會改變中國人的經濟地位。(參見諸葛爾《陳逸飛的“大視覺”》,《中國文化報》2004年5月18日)

在陳逸飛的晚期,他的大視覺文化觀在實踐中逐漸獲得了完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的理論指導他的實踐,他的實踐又豐富了他的理論。他把一個城市看成一個整體的大視覺,認為一個城市就是一座視覺學校,是一個大的視覺學校。現在來看陳逸飛過世前幾個月發表的闡述大視覺文化觀的《一個城市就是一座視覺學校》:“一個城市就是一座視覺學校,是一個大的視覺學校。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1980年從上海到紐約去,因為熟悉,我到紐約去,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震驚,雖然不一樣,一個是大格局一個是小格局,但是從外灘來看還能看到一點小紐約的感覺。但是也許從青海、甘肅去的,他會覺得一下子無所適從,這裡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實際上就是一個視覺學校對你的教育。所以我們要重視、保護、提升這個城市視覺學校本身的功能和它的品質,實際上就是我們在談論的品質感。”(《文匯讀書週報》2004年6月25日)陳逸飛認為,不同的城市就是不同特色風格的視覺學校,而不同視覺學校培育出來的市民也是不一樣的。上海這座大視覺學校與北京這座大視覺學校培育出來的市民就不完全一樣,視覺的文化性格不一樣,市民的文化性格也就不一樣。這樣一來,各個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性格就顯現出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城市的文化性格是歷史沉澱的結果,但文化人在建設城市這所大學校的過程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陳逸飛把畢生獻給了他構建的大視覺藝術和大視覺産業。距他病逝只有3個多月的2004年年底,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創意産業發展論壇上,陳逸飛發表了題為“創意文化産業化的市場趨勢”的演講,隨即又就這個論題接受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唐韻的採訪。在這次演講和訪談中,陳逸飛再次對他構建的大視覺文化理論進行了補充和豐富。這次補充和強調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意産業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陳逸飛認為,現在很多學者或者政府官員在談及創意産業時,都是從概念到概念,鑽進了理論的衚同。事實上,創意存在於所有的行業之中,所以應該在不同行業裏採取不同的具體措施,來提升藝術對經濟的貢獻和效能。他認為,現在提的“創意産業”概念太空泛。


二、創意産業背景下的藝術經濟和“大視覺”概念。陳逸飛認為,視覺藝術不是僅指平面的美術作品,作為從事美術的工作者,我們有一種責任,即如何使我們在造型藝術中通過對美的悟性,再以各種手段和載體把城市變得更加美好,這是我所謂“大視覺”的涵義。它既包含視覺藝術,也包含視覺設計。1939年照相術的出現對繪畫藝術來説是致命的一擊,實際上繪畫也是在思考自己的出路。現在許多學科的界限是模糊的,我們的繪畫藝術和設計的界限也模糊了,實際上現代藝術很大的成分就是設計。藝術在創意産業時代已經非常重要,尤其是視覺設計能夠産生利潤,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可中國的視覺創意非常落後,他質問説,一個城市裏有很多藝術家,但這個城市看起來卻一點美的東西都沒有,那麼,這個城市需要藝術家幹什麼?

三、視覺藝術與創意産業的對接。陳逸飛認為,視覺藝術産業化並非飯後餘興的事。也許有人會説:我們現在還處在發展時期,哪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搞什麼視覺美,等我們有了錢再談視覺吧。其實,視覺恰恰是一個商機無限的産業,一個沒有錢可以生錢的産業。陳逸飛舉例説,比如義大利,它沒有什麼石油資源,也沒有像我們那麼多的自然資源,但它能在世界的工業強國中有自己的地位,就靠它以設計為核心的視覺産業。它有華麗的服裝,經典舒適的皮鞋、箱包,有法拉利——世界上最棒的跑車,這些其實都是視覺産業發展造就的産物。在它的國民經濟中,有關視覺産業和設計的含量佔相當的比重;還有我們的鄰國日本,雖説只是個彈丸之地,卻有著發達的視覺産業,設計系統四通八達,二戰以後,它加入了WTO,後來又有奧運會舉辦國的條件,當時的日本曾經提出了“設計強國”的口號,今日的經濟成果,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這一口號經幾十年努力的結果。陳逸飛説,現在的中國,在視覺設計方面應該進入一個“補課時代”,我們的很多産品,在技術含量和品質上,並不遜於任何其他國家的産品,但為什麼就是競爭不過人家?中國是一個世界工廠,但其中卻不得不加一個定語:廉價勞動力的加工廠。在世界著名品牌中,不乏有在中國加工生産的,但又有多少是屬於中國的品牌呢?這裡,設計起著一種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離産品以結實、耐用為準的時代已經越來越遠,視覺産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技術迅速普及的時代,越來越舉足輕重。陳逸飛説,以全球的視野看市場,視覺設計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它能直接産生利潤,肯定會在國民經濟産值上創造出無法估量的價值。

四、産業化和商業化可以作為藝術的傳播方式。陳逸飛認為,説到底,商業只不過是一種流通的機制。藝術商業也是如此,與原先的繪畫作品相比,視覺産業可以突破産量和價格的限制。産業化和商業化可以作為藝術的傳播方式。他還説,有那麼多的朋友跟我談過,陳逸飛你的畫賣得很好,而且世界上重要的畫廊——MODE畫廊在代理你的東西,你為什麼要轉行一會兒去做這一會兒去做那?我覺得這個一點都沒有要轉的意思。實際上,繪畫藝術就是視覺産業中間的一部分,也就是我們平時説的,我們過去的繪畫實際上是一個記載的功能。

五、大視覺要産業化而且要民營。陳逸飛強調,一定是需要産業化,而且是民營的。

六、上海的視覺藝術産業需要進一步培育。陳逸飛認為,有一種説法是,在一個城市,創意、設計人才數量的多少,體現了城市的先進度。這種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上海視覺藝術産業的基礎仍然薄弱,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留不住藝術人才,在這方面,北京做得更好一些。上海需要建立更多的時尚書店、設計博物館和設計學院,有更多的創意學院,創意産業的基礎是美育教育和創造力教育,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另外,陳逸飛認為,發展創意産業,民營資本必須要進入這個市場,相比國有企業,它們能夠更好地與資本市場對接,對市場的需求也更為了解。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不是具體項目的執行者,政府應該在政策上支援創意産業,而不是直接操作。

七、藝術人才是藝術經濟的關鍵。陳逸飛説,有一個報道讓我印象很深:據一個大型調查機構的報告,從事創意工作的人口百分比是一項衡量城市現代化的指標,成熟的國際化大都市從事創意行業的人口一般都處於總人口的10%,紐約是12%,倫敦在14%左右,而我們的近鄰日本更達到15%。他們所謂的創意人群就是一個從事視覺設計工作的大的職業人群概念,從建築設計、廣告策劃到髮型、櫥窗佈置,甚至餐臺擺放設計,都包含其中。從視覺文化的角度來説,今天不是一個出大師的時代,我們處於一個集體補課的時代。無論是視覺産業的發展還是視覺形象的提升,我們不但需要大量專業的人才,更需要包括決策者和民眾在內的全民意識和水準所構成的巨大基礎和推動力。在許多國家,都有大量的培養視覺設計類人才的學校,源源不斷地為視覺産業輸送新鮮的創意血液。此外,陳逸飛認為,還有一個由設計師、製造商、最普通的消費者、藝術評論家、學術活動策劃人等諸多社會力量構成的嚴密的設計系統,將設計變為産品,並推向社會大眾,保證設計産業的良好運作。在我們的城市之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所謂設計系統的建立,也就是説,沒在一個有序而科學的流程可以讓許多設計人才的有趣構想轉變成大眾生活的一部分。陳逸飛説,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高科技的矽谷、電子矽谷,我們也應該建造視覺産業的矽谷。視覺産業的矽谷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設計人才和力量,他們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由設計直接轉化來的産品的價值,而且還有全新的視覺理念。


八、視覺産業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陳逸飛認為,我們有幸處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但一定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是我們以前所忽略的,這其中就包括視覺産業。他説,這一點格外需要我們,尤其是決策者、引領者們的關注。也許我們已經注意並體會到科技帶給我們的發展和進步,但在今天,視覺在經濟發展和競爭中的作用和力量,絕對不亞於甚至正在超越科技。它們正如一對翅膀,可以托舉經濟的騰飛。視覺問題絕對不是個別幾個人的問題。視覺理念下涵蓋的應該是一個廣泛的群體,而非某一方的單純努力。進行視覺上的補課,不僅是城市建造者們,也是我們文化藝術工作者,同時還有普通大眾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一個城市的民眾對視覺文化有多高要求,這個城市的視覺環境就有多好。歷史上有一位美國總統夫人曾經提出“國家美化運動”的口號,這很了不起。全民對視覺有了美化要求,這個國家的視覺文化又怎能不好?在國外生活時,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在美術館中,小朋友、學生是主要的觀眾。他們每人都拿著一本小本子,認真地跟隨著一位老師或博物館的講解員。在講述中,他們都很熱鬧,有的認真做記錄,有的舉手提問。陳逸飛認為,如果今天的上海美術館、上海博物館甚至好的畫廊能多出現這樣的情景,那我們就會看到一種希望。這就是全民美育教育、全民美術素質得以提高的非常重要的起點。

至此,陳逸飛從以上八個方面論述了他的視覺産業理念,之後也在不斷的實踐和總結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大視覺文化産業理論。

視覺産業

陳逸飛的大視覺文化理念,具體落實到藝術實踐中,是表現為對大都市文化的多方位多行業的行動參與,這包括繪畫、雕塑、電影、服飾、模特、雜誌,當然還有城市建設中的工業設計。浦東陸家嘴綠地項目,在招標過程中選中了陳逸飛主持設計的方案,這片綠地後來成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一個令人稱讚的亮點。陳逸飛主持的浦東世紀大道的景點佈置和浦東世紀公園的部分環境佈置,也令人讚譽。談起這些文化實踐和文化成就,陳逸飛認為這是大視覺理念帶來的文化大作品,也是大時代呼喚的結果。陳逸飛説,從藝術史上來看,大的時代需要大的作品,而不少作品也正是在大時代中産生的。浦東開發開放10年來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我在國外的友人,有的一開始不相信短短10年能有這樣成就,等到實地一看,就讚不絕口。我這次在法國與擔當浦東世紀大道總體設計的夏邦傑談了世紀大道的進展情況,他十分高興,認為浦東説到做到,而且做得很快,令人讚嘆。北京搞雕塑的朋友覺得這樣大氣派的環境藝術作品能在上海立起來,對其他城市有一種啟示的作用。陳逸飛説,我能夠在這當中做成一點事情,是非常幸運的。我們碰上了大好的機遇。尤其令人高興的是,一些十分年輕的具有才華的藝術家也因此得到了表現的機會。比如做“日晷”雕塑的年輕人,才二十多歲,這一輩子遇到了這樣的機會不容易。這説明藝術家的才華是要與國家、人民的命運,與大的機遇聯繫在一起的。這在建築設計領域更為明顯,以前上海都是一式的平頂工房,建築設計人才就沒有用武之地,而現在他們就大有用武之地了。現在由浦東開發開放的拉動,整個上海定會有許多的藝術人才冒出來。我們公司現在就有不少從國外歸來的藝術家。陳逸飛説,這個時代給年輕人,給藝術家帶來了機遇。許多藝術家覺得能夠參加浦東環境藝術方面這樣的大項目,是“三生有幸”,也由此奠定了他們的藝術前程。(王健:《大時代需要大作品——著名畫家陳逸飛談浦東》,《文學報》2000年4月20日)陳逸飛的文化理念落實為文化行動,文化理論轉化為文化産業。

用大視覺的文化理念審視城市雕塑,陳逸飛對當今的城雕並不滿意,於是他又産生自己到這個領域試試身手的念頭。這一試又讓陳逸飛獲得了新的聲譽。陳逸飛創作的雕塑作品《仲夏閒情》被法國文化部選中,放置在巴黎盧浮宮旁的皇家花園內。這是陳逸飛首次涉足雕塑創作。《仲夏閒情》從上海啟運後,陳逸飛于2000年3月20日到法國參加皇家花園新創作雕塑作品揭幕儀式。法國文化部的這次雕塑徵集活動,總共從全世界選擇了9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陳逸飛是唯一入選的亞洲藝術家。所有作品都安置在舉世聞名的法國巴黎皇家花園內。《仲夏閒情》高35米,寬2米,以陳逸飛熟悉、擅長的上海三四十年代的女性作品為題材。陳逸飛就是陳逸飛,他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他在文化上的全能,決定了他要在文化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就。

社會上有人提出疑問,陳逸飛到底是個藝術家還是個商人。對此,陳逸飛回敬説:“提這個問題的人很缺乏知識,什麼叫商人?什麼叫藝術家?今天社會中的作品都是在一個大的社會中流通。問題是你想追求的是什麼?我一直提倡的是‘大視覺’,也就是説我在造型藝術中悟到的美的感覺將服務於社會。簡單的一句話,如果我不做這些事情,我可以得到更多的錢。這一點了解我的朋友會知道。這是毫無疑問的,並不是我在説大話。好多朋友説你應該畫更多的畫。可是我有一個理想,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造型藝術家關注我們周圍的風景線,因為過去種種的原因打扮得並不漂亮。所以我還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很多人理解我做的事情,也有人不理解。以前都是追求所謂的純藝術。什麼是所謂的藝術家?什麼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還是有人抱著農業經濟時代的眼光來要求藝術家,最好都像凡高,吃不飽穿不暖,一百年以後有人發現你了。今天凡高也成為了一個符號。現代社會還要一個藝術家關在一個閣樓裏面,不食人間煙火,還要大加讚賞。我常常想,讚賞的人他是怎麼生活的?這真像愚人節的幽默。”(李崢嶸:《大視覺中的陳逸飛》,《北京晚報》2003年4月10日)在中國的傳統藝術家那裏,一般都是選擇一個非常具體的藝術領域,然後在這個藝術園地耕耘一生,有些人有所作為,有些人大有作為,有些人則終其一生也沒能悟到真諦,徘徊在藝術園地邊緣。而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産生了陳逸飛這樣的文化奇跡。陳逸飛在構建他的大視覺文化觀念的同時,又行動起來,投身社會實務,實踐自己的大視覺文化觀。他在繪畫、電影、時裝、模特、環藝、時尚雜誌等這些引領社會時尚潮流的藝術領域,都有著令人驚奇的建樹,不能不説是一個文化奇跡。1994年,上海逸飛文化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逸飛新絲路模特經紀公司成立;1997年,上海逸飛服飾有限公司成立,後在全國設167家分店;2001年9月,號稱國內最厚的時尚雜誌《青年視覺》面世。


  逸飛集團總部位於上海市延安西路1088號長峰中心18、19樓(2005年5月23日起集團遷至上海市泰康路200號乙)。作為一家從事視覺産業,致力於視覺藝術發展和推廣的集團公司,逸飛集團總部的內部環境設計本身就是一件出色的視覺藝術佳品。由視覺藝術大師、逸飛集團董事長陳逸飛先生親自主持的內部環境設計充分體現了他所倡導的大視覺的美術觀。將藝術融于生活,把靈感化作實用;含蓄但不缺乏個性,個性卻又不顯張揚。青與灰的主色調來源於陳逸飛一貫的素雅和精緻。灰色顯露的金屬光澤現代感十足,濃烈的時尚氣息與青色玻璃反射出的靜謐幽雅在衝撞之後,漸漸彌散在整個辦公空間之中。這是一種捉摸不定但卻能親身感受的現代風尚。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和大量玻璃幕墻的運用,使人們的視覺得到了無限的延伸。裸露的通風管道和巨大的工業吊燈在充分發揮其實用功效的同時,更成為了表現美學與生活相融的典型意象。這樣出眾的內部裝飾不僅受到業界同行的廣泛好評,更是博得了眾多影視、廣告拍攝機構的青睞。2003年上映的電影《炮製女朋友》(鄭伊健、梁靜茹、趙薇等主演)就選擇了這裡作為拍攝場景。容祖兒也曾選擇在這裡拍攝她的MTV。此外,古天樂、周星馳、馬景濤、黃日華、羅嘉良等多位著名港臺演員也都曾在這裡拍攝過廣告,並對這裡出色的環境讚不絕口。陳逸飛一再強調,實踐大視覺文化觀,必須走産業化的路子,而且他比較重視民營的文化産業。陳逸飛的精彩,就在於他把這些藝術領域這些文化産業都打造得那麼精彩。

下一頁圓了一個電影夢上一頁重返申城弄畫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視覺人生:陳逸飛傳》
· 地靈人傑得逸飛
· 童年少年的滋味
· 上海美專求學路
· 上海時期的繪畫
· 旅美十年創輝煌
· 重返申城弄畫筆
· 大視覺文化産業
· 圓了一個電影夢
· 模特架構的世界
· 服飾粧扮成産業
· 視覺書刊的實驗
· 女人美在畫中
· 遠近高低各不同
· 《理髮師》的西去之路
· 余秋雨筆下的陳逸飛
· 陳丹青筆下的陳逸飛
· 楊明義眼中的陳逸飛
· 凡一平眼中的陳逸飛
· 胡紅一眼中的陳逸飛
· 林傑謀記憶中的陳逸飛
· 各界人士記憶中的陳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