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服飾粧扮成産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1 13:20:27 |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2005年)

陳逸飛的大視覺文化實驗,在電影文化領域先創佳績,繼而在服飾文化領域異軍突起。突出的表現就是,1997年上海逸飛服飾有限公司成立,之後相繼在全國設立了167家分店。

觀念先導

服飾設計和服裝産業的從業者都十分重視視覺敏銳的畫家們的服飾理念。陳逸飛在進軍服飾産業以前,作為畫家,他的服飾理念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他進入服飾文化産業以後,人們就更加關注他的服飾理念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陳逸飛這位畫家的服飾文化理念。

曉戎説他們《世界時裝之苑》雜誌及其讀者都很想知道大畫家陳逸飛的服飾理念。“這位大畫家也是我們雜誌關注的對象,倒不是因為我們的讀者都想成為畫家,而是期望通過和他對話,對繪畫、對美、對陳先生的心路歷程有深一層的了解,也包括對陳先生的時裝觀的了解。”在曉戎問及時裝消費觀時,陳逸飛陳述了自己的服飾消費理念。“我是個很隨意的人,當然,我對美的東西很敏感,我喜歡享受,也不忌諱説自己穿的全是好品牌服裝。我喜歡乾淨,兩三天會去理髮店洗一次頭,也喜歡和朋友泡酒吧……我和Zegna專賣店很熟。有時他們會打電話來半開玩笑地説,陳先生,今天我們生意不好,你來挑選些新到的衣服吧?我説,行。”(曉戎:《大畫家的平常心》,《世界時裝之苑》1997年第3期)時尚的理念,時尚的消費,引領著大眾,也引領著自己。正是這種時尚的服飾理念,把陳逸飛自己引領到服飾産業的。

陳逸飛涉足服飾産業後,有人便誤認為他改行了,其實不然,服飾文化只是他的大視覺文化實驗的一個部分。在接受譚璐的採訪提問時,陳逸飛闡述了他為什麼進入服飾産業。譚璐問陳逸飛:“人們知道陳逸飛將要推出以‘逸飛’命名的服裝都覺得很有意思,不知您是從什麼時候決定涉足服裝圈的?”陳逸飛説:“我一直有‘大美術’的觀點,凡是視覺、造型藝術都有興趣。‘造型’在上一世紀以前,主要功能是‘記載’,有了照相術後,這一功能衰退,卻與生活更貼近了,這實際上是藝術手段的一種革命,一種新生,我是這麼看的。當代藝術家的視覺藝術活動也應該用多種手段進行,我把畫畫、拍電影、做服裝,都視為我的美育觀點與觀眾的對話。”(譚璐:《六問陳逸飛》,《北京青年報》1997年2月15日)陳逸飛進入服飾圈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陳逸飛還説了自己的服飾産業構想,且充滿希望,充滿自信。陳逸飛過去是服裝設計大賽的評委,現在要自己打造服飾産業了。陳逸飛相信,繪畫與服飾設計是相通的,能做好繪畫藝術的人也應該能做好服飾藝術。“我沒有搞過服裝設計,但繪畫和服裝之間不是隔行如隔山,最多隔一堵墻,在國內外,我當過許多時裝節、服裝展示會的評委,看多了,自己也坐不住,想親手試一試。”(崔益軍、江喬勇:《陳逸飛跳起霓裳羽衣舞》)品牌是陳逸飛著裝哲學的核心,他在接受賈斌的採訪時,説了自己的著裝哲學。對自己所經營的服飾,他希望它能像一朵美麗的花,讓人喜歡。

陳逸飛想做時裝大王,而且也不忌諱跟別人説起這一夢想。他曾對戎兵這樣説:“我從來不認為藝術家只能搞藝術。事實上,藝術家表達自己感情和內心的方式應該是多樣的,藝術的形式也是豐富的,問題只在於通過何種載體表達最合適。我個人是比較推崇海派文化的,因為它具有包容性和多樣化。有人説這是一種商業文化,商業文化又怎麼樣,只要我本人覺得能夠接受,就會去嘗試、去努力。就像這次推出我的時裝品牌,從開始起我就認為自己能行,儘管可能充滿挑戰,但結果卻表明我的預見沒有錯。我在想,為什麼畫家陳逸飛就不能同時也成為時裝大王?”(戎兵:《為什麼我就不能做“時裝大王”?》,《文匯報》1998年7月19日)正是懷著一流服飾、服裝大王的夢想,他開始了高標準高規格的服飾産業運作。

作為享譽國際的大畫家,陳逸飛認為由他來做同樣是視覺藝術的服飾産業,肯定是有感召力的,在接受徐立京採訪時,徐立京這樣問他:“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以你這種特殊的身份來做服裝有何優勢?”陳逸飛自信地説:“我覺得很有號召力。我是一個很好的畫家,大家也知道我是跟當今世界最具權威性的現代藝術畫廊哈默簽約的畫家,起碼説我在藝術界有這個地位在。很多年輕人相信我的眼光。同時我們真正做出來的東西也讓年輕人覺得不錯。Layefe這個品牌是跟國際接軌的,價格又便宜,一件才三四百塊錢,比國外同檔次品牌的便宜多了。因此,會有許多白領在我們的品牌中間找到感覺,他們不必花那麼多的錢去買世界名牌,在中國好的名牌裏就可以找到寄託。”(徐立京:《陳逸飛:老闆要有品味》,《中國企業家》1999年第11期)陳逸飛在設計製作和營運流通的過程中,都力圖把服裝做得像他的繪畫藝術那樣。


對陳逸飛來説,服飾是一項産業,更是他一項神聖的事業。他把服飾看成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他深感自己作為藝術家應對城市負有責任,就想在這道風景線上再添加一層色彩。

實體形成

從服飾理念的逐漸形成,到上海逸飛服飾公司的成立並營運,陳逸飛完成了從理論準備到産業經營的過渡。

上海逸飛服飾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11月,先後創立了layefe、layefe collection女裝和LEYEFE男裝,收購重組了3E服飾(現改名為layefe street休閒服飾系列)。2001年推出layefe Doree皮具系列。

多年跋涉于藝術與實業領域,陳逸飛先生對女性美及時尚有著獨到深刻的感悟。基於對服裝這一流動藝術的嚮往,和希望用自己的藝術審美重塑中國女性的美好願望,陳逸飛先生於1998年3月在上海率先推出自己的女裝品牌——layefe。layefe是逸飛女裝的法語名稱,該品牌同時在紐約和上海註冊,誕生之初就處於濃重的藝術及現代經營的氛圍中。layefe女裝就像陳逸飛先生的繪畫一樣,繼承了浪漫現實主義風格,絲絲入扣地遵循精緻、細膩的完美準則,並將東西方的美麗特質熔于一爐。作為layefe的品牌創立者,陳逸飛先生將此目標定位在年齡20-35歲的白領階層。目標市場的明確,使其整體形象策劃帶有顯而易辨的自我風格。整個色彩感覺傾于素雅,灰、黑、白、咖啡、藏青等中性色所佔比重較大。layefe的服裝以職業套裝、裙裝為主,追求簡約、自然的設計風格,走休閒與職業化的中性路子,小批量,多款型。精湛的工藝與板型,不遺餘力地倡導了現代女性優越、明快、俏麗的新形象。layefe從策劃、組織到行銷都有週密而細緻的考量,與服裝、店堂佈置及銷售服務形成了一體化格局。

公司成立之初,layefe設計的整體風格和要求都由陳逸飛作總體構想,由王一揚執行實施。王旭在《陳逸飛和他的“女兒”——layefe》一文中這樣介紹當時公司的設計構成。“layefe的設計師是今年只有28歲的上海紡大青年教師王一揚,他是紡大公認的‘才子’,6年前還在紡大讀書時,就曾在第一屆‘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中獲獎。但此次layefe女裝設計的整體性、成熟性也都大大超越于他以往的個人水準。‘店的整體形象、大的設計感覺要經過陳先生首肯、把握,具體的設計細節由我們來做’。陳先生是老闆,又不同於一般的老闆。他用自己獨特的眼光挑選最有才氣的設計師,並將自己的藝術品位與在海外旅居18年的國際眼光一同融入對品牌風格的把握上。每次出國回來,他都給設計師帶回資料,甚至買回國外最流行的女裝襯衣讓設計師‘解剖’作參考。所以,逸飛公司裏有著一種很獨特的藝術空氣,他本人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佩。”(《現代服裝》1998年6、7月號)

服飾公司的成立,使陳逸飛的服飾産業實驗有了自己的舞臺,有了自己的依託,用自己的舞臺表演跟借別人的舞臺感覺是不一樣的。莫利亞寫于1998年4月12日的《榮辱不驚——訪傑出油畫藝術家陳逸飛》一文,這樣介紹陳逸飛的服飾公司:“頗具現代化色彩的、裝備優良的逸飛服飾公司,除聘有紡大高材生、青年設計才俊王一揚為設計主管外,還擁有一個年輕的,具學院班底的,有在歐、美、日受訓背景的設計師群體。陳逸飛除嚴格審視服裝款式外,還特別注重國際化的生産銷售管理理念和模式。對骨幹人員,一律付高薪、送股份。服裝加工廠選的是最好的,時機成熟,準備自建工廠。首批上市服裝有50多個春夏新款時裝系列,主要面向年輕白領。服裝風格:布料講究,款式新穎,價格適中,一衣多用,上班和休閒都能穿。色彩偏重素雅,形式追求簡約、自然,以服裝自身的結構線顯示精心設計的裝飾效果。”陳逸飛的服飾公司,業務一展開,就在上海、紐約等大都市運營,一開始就有國際性的規格和氣度。

業績可觀

陳逸飛的上海逸飛服飾有限公司的女裝品牌layefe,首先在上海和紐約同時註冊。1998年3月,在上海的梅龍鎮廣場、巴黎春天百貨和虹橋友誼商城同時推出layefe的專賣店,向市場展示春夏新款時裝。

吳娟在《陳逸飛鋪開時裝卷》裏這樣介紹layefe女裝品牌:“layefe是一個成衣女裝品牌,面對都市白領,年齡定位在20至30歲。目標市場十分明確,使其整體形象策劃帶有顯而易見的自我風格。整個色彩感覺傾于素雅,中性色所佔比重較大。以職業套裝、裙裝為主,追求簡約、自然的設計風格,走休閒與職業化的中性路子,小批量、多款型。上市春裝以直線型柔軟裁剪居多。套裝領駁口線趨於抬高,駁領不再為這一季的設計焦點,變化的領型才是設計之主流,十分惹眼。肩部造型薄而挺秀,寬度適中。口袋的配置也很特別,袋線避免構成對衣身明顯的再分割,多嵌在結構線上。無扣或一個搭扣的設計加深了簡約典雅的印象。瘦身裁剪,摒棄一切額外裝飾,以服裝自身的結構線來顯示精心安排的裝飾效果,倣若無意的設計味道一點點洩露出來,卻又給人有意之感。刻意挑選的進口布料為設計精神的實現提供了優越條件,套裝的有款有型對布料要求非常高,故選用國際上流行的新型材質。手感細膩、疏朗,偏灰亞光色澤、閃色的、帶金屬光澤的套裝看上去有點‘酷’,但有節有度又不失女性溫婉風範。柔軟無骨的薄型料也被用於春裝中,通過性能優質的裏襯做出挺括外形,造成布料再設計之感。精湛的工藝與板型,不遺餘力地倡導了現代女性優越、明快、俏雅的新形象。layefe追尋與國際同步的流行性與內在品質,價位卻可讓一般之職業女性心儀,這便是它新上市就取得好成績的奧秘所在。”(《國際服裝技術》1998年1月號)陳逸飛引領他的産業隊伍創造的一個全新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王金躍説陳逸飛服飾品牌是現在最引人注目最時尚的流行品牌。王金躍在《逸飛製造》的文章裏這樣評述道:“1998年3月,一個叫layefe的女裝品牌正式登場。如果説,陳逸飛既當畫家又拍電影,是一種自覺的藝術行為,畢竟在電影史上,有像黑澤明和希區柯克這樣對繪畫也非常感興趣的電影大師為先例。那麼,涉足時裝領域,陳逸飛的行業跨度就顯示出來。他對此的解釋是:‘深感國內那麼多人都想穿好衣服,但國外品牌又太貴,一個搞視覺的有責任去設計好看又便宜的大眾服飾。’就像他筆下大多端莊的中國古典淑女的形象一樣,他把自己審美觀念帶進了時裝領域,風格優雅而又端莊。”“憑著自己的審美理念,陳逸飛又一次成功,美國《商業週刊》這樣描述道,走進陳逸飛的專賣店,讓人仿佛覺得這是在紐約或倫敦的高級專賣店。在中國的服裝市場上,來自海外、真正對逸飛服裝構成威脅的對手至少要在三年後才會出現。評價之高讓人嫉妒。”“現在,帶著逸飛製造的時裝由於陳逸飛本人的藝術神話已經成為白領階層的鍾愛的品牌之一。專賣店也已經開遍全國。”(《北京晚報》2001年12月6日)逸飛品牌,神速地成為知名品牌。

國際上很多知名品牌,都歷經長年歲月的打造,逸飛服飾品牌的迅速成名,跟他的畫作價格一樣,是一個文化神話。

02卷> 大視覺實驗視覺人生——陳逸飛傳品牌永遠

陳逸飛離世後,他的文化遺産留在了人間。服飾理念、服飾産業、服飾文化、服飾品牌,是陳逸飛留給後世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産之一。

譚野在《陳逸飛的遺産:創意産業中國萌芽》的文章裏,這樣敘述和評價陳逸飛的服飾産業和服飾品牌:“陳逸飛定義的創意産業不僅包括服裝,之後他先後將他的創意理念嫁接到電影、廣告、網站、市政建設、房地産開發、專業教育等諸多方面。”(《大河報》2005年4月22日,《作家文摘》2005年5月13日)陳逸飛的這份遺産,厚重而珍貴,是國家的重要文化財富之一。

陳逸飛的離世,對國際服飾産業及中國服飾文化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具體到“逸飛服飾”,損失更大,也更具體。逸飛服飾的設計師王一揚説:“具體到某件衣服,我個人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逸飛服飾’背後的特質,不可避免,我覺得還是會有改變,畢竟從大的方面來説,公司的靈魂還是他,陳逸飛在這其中的地位是難以由他人代替的。”(黃斌等:《觀看缺失主角的後逸飛時代》,《新聞晨報》2005年4月12日)陳逸飛在中國文化的諸多領域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在繪畫、服飾領域更是如此。“逸飛服飾”的未來前景,需要深究陳逸飛服飾理念的真諦,方能理解、繼承併發揚光大。

陳逸飛的兒子陳凜在逸飛集團一直是主角之一,掌管業務開發和財務管理。陳凜在上海讀到初中,在美國讀高中、大學,攻讀電腦專業,其後被康橋選中,進修一年“政治和經濟”,畢業後在華爾街做過三年融資工作。“父親在公司裏等同一個‘總工程師’,手下有一群年輕的工作班子,他主要處理業務上一些協調工作,並經常提供新創意、新概念,但作為一位藝術家,他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創作上,一直沒有停止畫畫。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像Tommy Hilfiger或Ralph Lauren,把公司發展成一個生活形態公司,‘逸飛’將是生活品質、生活品味的代名詞。”陳凜表示,他有信心弘揚逸飛品牌。

下一頁視覺書刊的實驗上一頁模特架構的世界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視覺人生:陳逸飛傳》
· 地靈人傑得逸飛
· 童年少年的滋味
· 上海美專求學路
· 上海時期的繪畫
· 旅美十年創輝煌
· 重返申城弄畫筆
· 大視覺文化産業
· 圓了一個電影夢
· 模特架構的世界
· 服飾粧扮成産業
· 視覺書刊的實驗
· 女人美在畫中
· 遠近高低各不同
· 《理髮師》的西去之路
· 余秋雨筆下的陳逸飛
· 陳丹青筆下的陳逸飛
· 楊明義眼中的陳逸飛
· 凡一平眼中的陳逸飛
· 胡紅一眼中的陳逸飛
· 林傑謀記憶中的陳逸飛
· 各界人士記憶中的陳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