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六 通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8 10:10:39 |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書法中的變化必須以傳統為基礎。所謂“通變”,不是隨心所欲地變化,而是在“通曉事物變化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因此它不論對於作者還是觀賞者,都有一個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就是已經存在的傳統。

  清代宋曹《書法約言》中寫道:“古人下筆有由,從不虛發;今人好溺偏固,任筆為體,恣意揮運,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顧顛錯。”只顧自己揮灑的痛快,筆下毫無來由,這就不叫“通變”了。

  如何做到“通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實踐問題,前人積累了許多有用的經驗。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明代趙光《寒山帚談》中説,學習後代名家作品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例如祝允明是學習鐘繇楷書的,因為祝允明體會很深,我們學鐘繇時,可以先學祝允明,但是必須將二人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仔細的比較,“察古今變化以觀妙”。這樣便能很快掌握不同時期風格、技法演變的線索,以及不同時代在工具、材料、趨尚等方面對書家的制約。這對思考自己的書寫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出發,可以提出一個關於書法訓練的原則:學習任何一位書家的作品,不管他是哪個時代的書家,都必須把與此有關的不同時代的作品作一排比,細加分析。這樣,就可以通過一件作品的臨習而通曉有關的歷史線索。這是識“通變”關鍵的一步。

  這裡談到的都是作品、風格的變遷,作品背後的人物、思想觀念、意境等,都有一個“通變”的問題。例如作者的知識結構,隨時代而不斷在變化,它影響到人們的讀物、眼界、觀念、心理、創作動機……所有這些都有通變問題。它們都聯繫在一起。

  對通變的認識、把握涉及與書法有關的全部問題。

1  2  3  4  


下一頁五 忘情上一頁作者介紹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書法》
· 六 通變
· 五 忘情
· 四 模式
· 三 佈置
· 二 創作狀態
· 一 書法:自覺意識的演變
· 第六章 書法創作:自覺意識的演變
· 六 書法家、現代藝術家與前衛藝術家
· 五 現代社會中的書法家
· 四 臨摹
· 三 修養
· 二 “人書俱老”
· 一 書法家:形象的確立
· 第五章 書法家
· 八 行書
· 七 楷書
· 六 草書
· 五 隸書
· 四 小篆
· 三 先秦墨跡
· 二 金文
· 一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