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網路良好生態需多管齊下

1.jpg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的講話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網路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而在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的問題上,則需要多管齊下,完善立法,加強監管,打擊網路謠言,保護網民隱私,防治網路暴力。
  
  完善網路立法,保護個人隱私
  
  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尤其是新興媒體發展迅速,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很多煩惱,其中一點,就是隱私保護不力。網路上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比比皆是,不僅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而且也增加了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活動的不安全感。畢竟,言語不和就被對方人肉搜索,或者被了解自己及家庭情況的人曝光自己的健康狀況或家人尤其是孩子的情況,是十分令人不安的事情。而問題是,在這方面,國內缺乏恰當的隱私保護和索賠機制。換言之,網路上的諸多亂象,正是生活中社會問題的放大,也是社會治理不足的映射,隱私保護立法的不給力就是一個例證。
  
  在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把侵犯隱私權現象界定為四個方面:一是“盜用”,指未經允許使用他人姓名、照片、 圖片或肖像以獲商業利益。二是“歪曲”,也即發表歪曲某人的材料(這裡更可能同時違反誹謗法),之所以沒有直接歸於誹謗法,是由於有些歪曲涉及的個人隱私,是在虛虛實實中歪曲事實,給他人造成困擾和傷害。三是“闖入”,指非法闖入他人隱居處所、侵入他人私生活領域,這既包括線下的尾隨跟蹤、偷拍偷窺,也包括在網上公佈偷拍的視頻、照片,包括本人及其家人的私生活場景,也包括大肆談論普通人的私生活。四是 “公佈私人不予公開的情況”,主要指在公開場合(包括網際網路上)公佈他人不願外人知曉的私房話、朋友間的談話、個人及家人悲劇性的遭遇或疾病。這種嚴格的隱私保護,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表現在網際網路上,在可能涉及他人隱私(即便是公眾人物,其個人健康、家庭情況尤其未成年家屬的情況,都不宜公佈,除非其違反了法律或夥同公眾人物侵犯了公眾利益)的問題上,都謹言慎行。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其中的一個含義,應該是網際網路上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也應受到法律規範和處罰,否則,便不會有令人舒服和公正的網路環境,而公民的個人生活也很可能因此受到困擾和打擊。在這方面,希望立法部門儘快對民眾的隱私保護給予必要的司法解釋,儘快出臺保護隱私的相關法律,這也是增進社會和諧的關鍵之舉。
  
  打擊網路謠言,走好網路群眾路線
  
  同樣需要立法打擊的,是網路謠言。一段時間以來,肆意傳播的網路謠言,給公眾和社會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無論是事件性的謠言傳播,還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述,抑或是對個人生活帶來困擾的謠傳(即便是對於明星個人私生活的謠傳本身也是不厚道的),都嚴重影響到網路空間的健康發展。
  
  正如習總書記所説,“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在這方面,不僅每個人都要提高不造謠、不傳謠的意識和覺悟,網站管理方及相關執法部門也要有更多的積極作為,相關的立法和解釋工作更要跟上。
  
  值得一提的是走好網路群眾路線的問題。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語重心長地指出,“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麼聯繫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這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是領導幹部要學會上網,要多上網,要通過網路了解民意,保持對社情、民情的敏感,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二是辦好官方微網志及微信公號。領導時間有限,不可能總在網上,但專人負責的官號,卻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及時發佈本地、本部門的重要資訊,另一方面則要密切關注與本地、本部門相關的資訊和事件進展,而這正是打擊網路謠言的基礎。試問,如果針對某地或某部門的網路謠言已經四散開來,但該地方或部門的相關人員卻像睡著了一樣不聞不問,又如何及時核實問題、辟謠,進行積極回應呢?有些地區或部門的微網志或微信公號很久都不更新,甚至都從未開設,更遑論與網民積極互動,這本身就是相關部門和責任人的失職,這也使得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發生負面事件時無法積極、有效地做出回應。三是對公眾事件有預案,有積極的回應機制。在資訊時代,對於傳播速度驚人、效應巨大的網路傳播新形勢缺乏敏感度,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地方政府、部委及國企,要對可能發生的公眾事件提前做好預案,並建立起積極、有效的回應機制,這既需要有高水準輿情管理和應對危機的專業人才(這也是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重點提及的人才問題),也需要領導者有較強的公共關係意識和能力,而這些,都是打擊網路謠言,更好地響應民意的堅實基礎。同樣的,其他大型企業和社會組織,也需要積極、誠懇回應民眾關切,盡力解決問題,防範謠言的肆意傳播。
  
  防治網際網路上的媒體暴力
  
  破壞網路空間這一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的,還有網路媒體暴力。多年的媒體暴力研究使我意識到,媒體暴力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是無處不在的,而且滲透力驚人,無論是在電視、電影、網路遊戲中,還是在連環畫、文學作品、音樂中,抑或是社交媒體上,暴力語言與場面隨處可見,它們所帶來的社會危害是深遠而廣泛的。
  
  在對受眾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上,媒體暴力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尤為嚴重。美國醫學協會組織的一項歷經3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媒體暴力特別是娛樂節目攜帶的暴力內容對兒童的負面影響非常巨大,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兒童的暴力意識、增加了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沐浴”在這些節目中的青少年很容易接受暴力作為解決衝突的有效手段。
  
  網際網路為色情和暴力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全球網路既不被某一個政府,也不被私人實體所管理,換句話説,沒有人或實體擁有整個網路,這使得在資訊高速公路發生的很多“交通事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加之網路技術發展的速度快於監控能力的提升,使得網路上的暴力犯罪層出不窮、難以控制。
  
  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和智慧手機的日新月異,將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從運動場吸引到了網路上,他們正在成為網路暴力的受害者。一方面,他們成為了暴力行為和語言的被攻擊對象,輕則遭致謾罵、詆毀,重則被誘騙受到性侵犯或被詐取錢財。另一方面,他們本人也受到了不良影響,如迷戀暴力內容的網路遊戲,萌生或增強暴力傾向;看到大量暴力圖片、節目和文字,並模倣那些語言和行為;還有就是出於報復心理,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甚至去誘騙他人,就這樣,許多虛擬的暴力變成了現實的暴力。這其中,網路遊戲的負面影響尤其嚴重。
  
  最新的研究表明,迷戀網路遊戲的人很容易萌生和強化暴力傾向。一項面向200所美國大學的調查顯示,玩網路遊戲越多的學生,暴力傾向也越嚴重。美國學者指出,網路遊戲能夠影響行為,是因為它需要參與,它“對暴力提供了直接的獎賞,這樣遊戲人就會認識到在衝突的情況下暴力會帶來所想要的一切。”
  
  大量的研究發現,在各種網路暴力的影響下,兒童和青少年將會變得對暴力恐怖“免疫”,逐漸接受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進而模倣他們在網路上(無論是社交媒體、網路視頻還是網路遊戲)看到的暴力。這種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扭曲了現實世界中的暴力,擴大了使用暴力的範圍,使受眾誤以為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使用暴力,一些青少年甚至還把暴力當作解決衝突和達到個人目的的有效方法;二是網路暴力還混淆了合法與非法使用暴力的區別,引導受眾在一些不可以使用暴力的場合使用乃至過度暴力,從而導致犯罪;三是網路暴力不僅使人變得更加充滿戾氣,而且語言也會更加粗俗,更加不懂得尊重他人,經常上網的人,有幾個沒有遭遇到這種網路語言暴力的呢?  
  
  因此,防治網路暴力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課題,既需要加強相關網路管理,也需要完善相關立法,包括對網路遊戲等進行分級管理。而廣大家長,更是要意識到網路暴力等媒體暴力的危害性,避免孩子過早上網,多陪伴孩子做有益的線下活動,引導子女更好地學習、繼承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增強青少年對網路暴力的免疫力。作為成年人,在發佈網路資訊時,也要避免發佈具有血腥畫面、語言暴力和色情暗示的內容,為我們的網際網路家園,更為孩子們留下一片網路綠洲,以使“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建設網路良好生態需多管齊下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