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金華 新聞詳情 A- A+
大型鋸木頭現場!金華這所大學開設木工課,網友:可以去旁聽嗎?
發佈時間:2022-12-08 15:26:45    

   “木頭是有思想的,它有自己的靈魂和氣質。”當記者來到浙江師範大學29幢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5樓時,59歲的潘蕾一邊用鐵尺測量木頭一邊和學生們侃侃而談。“大家在操作的過程中,首先要把心沉進去,然後再去創作。木頭能感受到你的思緒。”談起這門課,潘蕾的眼神熾熱,整個人精神煥發。他告訴記者,自己開設木工課其實並不算跨界,做木工和教書育人的本質是同符合契的,而重點則是在養心。

  由木開始,學會寬心

  “你的姿勢不對,這樣捏砂紙很容易受傷。”學生們在忙活時,潘蕾就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他們的動作是否規範,操作過程中是否需要幫忙。別看潘蕾專業,其實他是跟著父親偷偷學的。“父親在老家是木工,小時候每當他上工,我就會蹲在邊上偷偷學。”在父親的影響下,少年時期的潘蕾對木頭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雖然有興趣,奈何父親並不支援,他希望潘蕾能成為一名老師。1983年,潘蕾順利考入浙江師範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後,如父親所願,他留校成為了化學系的一名實驗員。時隔多年,已經成為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科技館館長的他,卻依保持著兒時的嚮往與熱情,留在心底靜候發芽。

  2020年,一個機會擺在了潘蕾面前。為了順應時代趨勢,滿足大學生勞動課程開設的需要,在結合文科綜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33”實驗教學體系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與學校的支援下,潘蕾重新拾起了愛好並開設了《現代木工製作》《木工技術提升與創作》兩門課程,每門課程各24個課時,旨在教授大學生木工技能。

  “木曰曲直,生生不息。”潘蕾説,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木頭也是如此。而自己的任務,便是帶領學生們去發現規律,融入自然。“所以我要求學生們要從木開始,先重新學會呼吸。”

  和木相處,培育耐心

  “當代大學生很焦慮。我看到很多過來上課的學生都是急匆匆的,這樣學習效果並不好。木工課雖然不對作品進行嚴苛的考核,但新手要做成已屬不易。”潘蕾説,“這需要學生全身心去投入。”考慮到工作日學生們都要上課或參加社團活動,所以自己特意把課程安排在週六。“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沉浸在課堂中,得到另一種形式的放鬆。以耐心見證自己的雙手‘開花結果’。”

  “要做好,就要有耐心。”潘蕾説,木工的活其實挺枯燥的,從設計圖案到畫尺寸圖,再用鋸子切割出形狀,用銼刀精修細節,最後用砂紙在表面反覆打磨、上蠟,成型。其間需要用到曲線鋸、木刀、銼刀、刻刀、什錦挫等等複雜的道具,非常考驗耐心。

  2021年暑假,為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潘蕾前往東陽的木工實踐基地接受培訓。自早上7點匆忙吃完早飯後,潘蕾便一頭扎進了作坊,沉浸在自己和木頭獨處的小世界裏。中午常常忙得忘記吃飯,等到完成“作業”時才發現已到深夜。

  “雖然耗時、耗力,但我非常享受做木工的過程,你別瞧榫卯結構看起來簡單,但歷經無數次的打磨才能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是非常困難的。”潘蕾如是説。

  “你要問我一個小木塊能有多大的魔力?我能整整一天沉浸其中!”潘蕾撫摸著手中的木頭零件,從囫圇模樣到成型,一根根清晰的線條、一寸寸光滑的木紋,皆是安靜打磨的回音。

  以木載道,潛續匠心

  木藝的美,在於簡靜從容。創作的精,在於潛續匠心。

  “現在的年輕一代都很少接觸木工活了。”但你不嘗試怎麼知道自己不會喜歡呢?潘蕾向記者展示了他做的木質帆船、魯班鎖、木碗等等,個個精緻美觀,如同藝術品一般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木工課的內容既能涉及到數學、物理、生物、藝術、人文等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藝術素養、人文素養,同時拓開創作創新能力,非常有意義!”潘蕾説,與木相處,不但能夠感受到不可複製的自然之美,還能領悟到歲月雕琢的靜。這與教書育人可謂是不謀而合。“希望同學們能在這刻刀來回間,感受到自然的魅力,鍛鍊出自己的耐心,磨煉好自己的意志品質。”把這種體會,分享給你現在的朋友,傳授給你將來的學生,讓更多人體驗到創造的快樂,領會到傳承的匠心。

  “也許這就是我一直堅持,開課授學的意義吧。”潘蕾兩鬢微白,嘴角笑開了花。

  一塊原木,一段段紋理與脈絡,盡藏了自然山水的輪廓。將山水打磨,便是時間長河的波紋盪漾。在這滿屋綿長的紋路中,既沉澱著潘蕾對木藝的尊崇,也彰顯著他對育人匠心的執著。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沈之陽 項志威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