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蘇州“文明使者”讓運河“青春永駐”

發佈時間: 2022-11-08 16:39:59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位於蘇州吳江區平望鎮梅堰社區的育才小區樓道煥然一新,孝老愛親、和睦鄰里、團結互助等墻繪增添了鄰里情,文明公告欄和便民服務箱更加方便居民生活……

原來這是該鎮團委青年和工會、婦聯志願者聯合開展的“文明樓道”志願服務行動。

“我從小就在運河邊長大,運河滋養了我,哺育了我,現在,我們平望正通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給古老運河注入了時代活力,老街實現了新生,煙火氣越來越濃了,遊客也越來越多了。”這是團員青年正在分享與運河的故事。

“各位朋友們,我向大家推薦我們平望的特産中華老字號平望辣醬,今天在直播間優惠力度較大,歡迎大家選購。”在抖音直播間裏,青年志願者們正在賣力帶貨直播,助力鄉村振興。

青年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先鋒力量。近年來,平望鎮聚焦蘇州“運河十景”之“平望·四河匯集”建設,全面主動參與,積極建言獻策,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成立運河青年宣講團,舉辦運河故事分享會,助力推動藍圖化為地圖。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組織開展手繪鄉村、農産品帶貨直播,用青春的力量激發鄉村活力。

“匯聚青春力量,讓青春與‘美好在望’新時代文明實踐一起飛揚,致力讓城鎮更有溫度。”據該鎮團委負責人介紹,今年植樹節當天,平望鎮團委組織30余名團員青年在大龍蕩畔開展“同護青年林,共守綠色約”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團員青年們揮鍬鏟土、提桶澆水、舉鉗修枝……很快,一片“青年林”便煥發出勃勃生機。

當地還嘗試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活動,不斷拓展志願者渠道和志願服務內容;聯合愛心企業家,組織開展“借‘光’行動照亮未來”困境兒童走訪活動,密切關注留守、貧困兒童生活狀況,著力解決困境兒童家庭困難、心理健康等實際問題,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愛特殊困難青少年群體的良好氛圍。

(圖片由蘇州吳江區平望鎮團委提供)


推薦閱讀
燈光點亮運河水岸 通惠河畔添“禦水金環”景觀 近年來,朝陽區城管委和高碑店鄉實施了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今年,通惠河高碑店段夜景照明二期工程啟動,實施範圍主要為環高碑店湖區域,東起高碑店路,西至同心橋,主要景觀包括滕隆閣光影秀、同心橋光幕、五彩喊泉,以及平津閘、湖心島和環湖南側第一排可視建築物及興隆郊野公園的燈飾等。經過兩年的建設,位於東五環附近的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完工,高碑店湖的“禦水金環”景觀節點亮相。
蘇州“文明使者”讓運河“青春永駐” 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組織開展手繪鄉村、農産品帶貨直播,用青春的力量激發鄉村活力。近年來,平望鎮聚焦蘇州“運河十景”之“平望·四河匯集”建設,全面主動參與,積極建言獻策,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成立運河青年宣講團,舉辦運河故事分享會,助力推動藍圖化為地圖。”在抖音直播間裏,青年志願者們正在賣力帶貨直播,助力鄉村振興。
三十載守正創新 聊大運河研究再結碩果 2022年11月5日,《中國大運河年鑒2022》《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新書發佈會暨大運河文化研討會在山東聊城大學順利召開。《年鑒2022》由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延峰擔任主編,收錄2022年國家和地方關於大運河的政策法規、水利工程建設、航道運輸、文化旅遊、生態環保、學術研究和大事記等七方面內容。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副院長王健、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傑等學者對年鑒、藍皮書今後的編纂提出了中肯的意見與建議。
運河兩岸 光陰的故事 劉世昭/攝上世紀80年代,在劉世昭供職的對海外發行的《人民中國》雜誌上,除了京杭大運河,還定期刊載過許多他拍攝的中國文化遺産。劉世昭説,當年拍攝的照片裏,有的景觀消失了,有的生活方式也在消失,這些影像為社會學者研究社會變遷提供了資料。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劍/攝得知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的消息,劉世昭曾想去北京通州的運河邊看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