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出版

發佈時間: 2022-10-28 16:40:17 | 來源: 中國環境APP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由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與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共同推出的第五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報告》共分七部分,共18篇研究報告。其中,七部分分別為總報告、黃運地區高品質發展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篇、文旅融合篇、運河城鎮與鄉村振興篇、運河交通與港口建設篇、世界運河篇。

《報告》利用官方數據和實際調查資料,對中國大運河各項事業的發展狀況做出細緻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程與成果、當前存在的問題與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與借鑒。

中國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中國制度文化、技術文化、社會文化的集合體。目前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類大運河規劃、規範、法規,涉及遺産保護、旅遊規劃、河道管理、交通運輸等四大類內容,在制度層面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目標和框架。


推薦閱讀
揚州:“三軍”立體實戰 “體檢”千年運河 揚州市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被賦予新的使命和責任。為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水質安全,江蘇省揚州環境監測中心日前對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為千載運河進行全面“體檢”。“陸”採用“鐵腳板+無人機核查”對周邊生態環境進行現場排查。
《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出版 由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與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共同推出的第五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其中,七部分分別為總報告、黃運地區高品質發展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篇、文旅融合篇、運河城鎮與鄉村振興篇、運河交通與港口建設篇、世界運河篇。《報告》利用官方數據和實際調查資料,對中國大運河各項事業的發展狀況做出細緻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程與成果、當前存在的問題與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與借鑒。
向世界講好大運河的中國故事 ”作為會議發起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農業文明分院副院長、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大運河歷史文脈梳理與國家形象建構研究”首席專家、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路璐教授這樣認為。”巨型文化符號:是構建中國形象的重要資源大運河是綿延千年的歷史文脈,是穿越南北的水運動脈,也連接過往與當下。其中“大運河歷史文脈梳理與國家形象建構研究”項目聚焦大運河歷史文脈及其在當下研究中的傳承創新與利用,以及民族國家如何以大運河作為建構國家形象的歷史文化資源。
守護運河文化 建設美麗家園 守護好大運河,三橋村更有得——總投資30億元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窯灣核心展示園項目,已于2019年6月啟動建設。時任駱馬湖旅遊公司文化文物部經理張浩林作為三橋村漁民退捕工作小組成員,走家串戶做工作。沈召明曾是江蘇徐州新沂市窯灣鎮三橋村的漁民,前幾年退捕上岸後,牽頭組建了窯灣古鎮漁民藝術團。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