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報告:文旅活動對促進大運河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發佈時間: 2022-11-08 16:39:1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聊城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聯合舉辦“大運河文化”學術研討會,發佈《中國大運河藍皮書: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簡稱《報告》)、《中國大運河年鑒2022》。

《報告》為第五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全書分為七部分,分別為總報告、黃運地區高品質發展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篇、文旅融合篇、運河城鎮與鄉村振興篇、運河交通及港口建設篇以及世界運河篇,共計18篇研究報告。

其中,總報告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總體推進狀況進行了概括與歸納,對國家及沿運各省市發佈的各項政策與措施進行了解讀,並就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原因、解決的路徑與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報告》指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與遺産保護是彰顯大運河遺産價值和功能的系統工程。大運河文化遺産是以傳統大運河為核心,以“運”為載體,在歷史中積澱形成並遺留下來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總和。

當前大力開展的以民俗、節事、文旅展示等為載體的活動提升了群眾對大運河文化遺産的認知度,也提高了群眾對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現實評價,逐漸形成並鞏固地方認同,將對促進大運河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大運河年鑒2022》首次全面細緻反映了中國大運河年度總體情況,按照類目、分目、條目的體例編寫,在內容設置上分為政策法規、水利工程、航道運輸、文化旅遊、生態環保、學術研究和大事記七個部分。


推薦閱讀
圍繞“古老大運河 歷史新機遇”主題 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會、民革天津市委會和民革河北省委會共同主辦的“古老大運河歷史新機遇”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非遺,激活千年運河活力的文化密碼 天人相合、相容並蓄的大運河文化基因大運河非遺中蘊含著諸多運河沿岸人民乃至中華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價值觀念和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天人相合的互動實踐、相容並蓄的文化交流。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融合發展,應在大運河沿線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完善非遺保護利用設施。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特別強調大運河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報告:文旅活動對促進大運河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與遺産保護是彰顯大運河遺産價值和功能的系統工程。
燈光點亮運河水岸 通惠河畔添“禦水金環”景觀 近年來,朝陽區城管委和高碑店鄉實施了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今年,通惠河高碑店段夜景照明二期工程啟動,實施範圍主要為環高碑店湖區域,東起高碑店路,西至同心橋,主要景觀包括滕隆閣光影秀、同心橋光幕、五彩喊泉,以及平津閘、湖心島和環湖南側第一排可視建築物及興隆郊野公園的燈飾等。經過兩年的建設,位於東五環附近的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完工,高碑店湖的“禦水金環”景觀節點亮相。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