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聯合舉辦“大運河文化”學術研討會,發佈《中國大運河藍皮書: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22)》(簡稱《報告》)、《中國大運河年鑒2022》。
《報告》為第五本中國大運河年度發展報告。全書分為七部分,分別為總報告、黃運地區高品質發展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篇、文旅融合篇、運河城鎮與鄉村振興篇、運河交通及港口建設篇以及世界運河篇,共計18篇研究報告。
其中,總報告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總體推進狀況進行了概括與歸納,對國家及沿運各省市發佈的各項政策與措施進行了解讀,並就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原因、解決的路徑與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報告》指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與遺産保護是彰顯大運河遺産價值和功能的系統工程。大運河文化遺産是以傳統大運河為核心,以“運”為載體,在歷史中積澱形成並遺留下來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總和。
當前大力開展的以民俗、節事、文旅展示等為載體的活動提升了群眾對大運河文化遺産的認知度,也提高了群眾對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現實評價,逐漸形成並鞏固地方認同,將對促進大運河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大運河年鑒2022》首次全面細緻反映了中國大運河年度總體情況,按照類目、分目、條目的體例編寫,在內容設置上分為政策法規、水利工程、航道運輸、文化旅遊、生態環保、學術研究和大事記七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