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燈光點亮運河水岸 通惠河畔添“禦水金環”景觀

發佈時間: 2022-11-08 16:39:34 | 來源: 京報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經過兩年的建設,位於東五環附近的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完工,高碑店湖的“禦水金環”景觀節點亮相。

夜幕降臨,同心橋上懸挂大型半圓光幕,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斑斕絢麗。不遠處,音樂噴泉燈光秀也開啟了,伴隨著音樂的節奏,燈光隨之變幻跳動,湖心島的七彩菩提古樹、平津古閘、滕隆閣以及岸邊的倣古建築等,在燈光變化中流光溢彩。

近年來,朝陽區城管委和高碑店鄉實施了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2021年9月啟動的項目一期工程,主要涉及高碑店湖南、北、東岸,安裝各類景觀燈2893套,形成了環湖景觀光染色帶、螢火蟲燈等夜景,吸引許多居民前來賞玩打卡。

今年,通惠河高碑店段夜景照明二期工程啟動,實施範圍主要為環高碑店湖區域,東起高碑店路,西至同心橋,主要景觀包括滕隆閣光影秀、同心橋光幕、五彩喊泉,以及平津閘、湖心島和環湖南側第一排可視建築物及興隆郊野公園的燈飾等。燈光串聯起高碑店運河水岸,重現千年運河的盛世風景。

“二期工程點亮了同心橋、南岸一號、將軍廟、龍船坊重要節點建築,打造出了空間的縱深延展,呈現有主有輔有節奏的整體夜景。”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平津閘前,光影細述運河古閘“平津閘”729年間的故事傳説,在雲光水色中開啟一場高科技的燈光秀。在滕隆閣,沉浸式AR增強技術拓展了文旅空間,重現明清時期通州開漕節的盛景,帶領遊人感受漕運文化。


推薦閱讀
圍繞“古老大運河 歷史新機遇”主題 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會、民革天津市委會和民革河北省委會共同主辦的“古老大運河歷史新機遇”第四屆中山論壇線上上舉行。
非遺,激活千年運河活力的文化密碼 天人相合、相容並蓄的大運河文化基因大運河非遺中蘊含著諸多運河沿岸人民乃至中華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價值觀念和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天人相合的互動實踐、相容並蓄的文化交流。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融合發展,應在大運河沿線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完善非遺保護利用設施。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特別強調大運河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報告:文旅活動對促進大運河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與遺産保護是彰顯大運河遺産價值和功能的系統工程。
燈光點亮運河水岸 通惠河畔添“禦水金環”景觀 近年來,朝陽區城管委和高碑店鄉實施了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今年,通惠河高碑店段夜景照明二期工程啟動,實施範圍主要為環高碑店湖區域,東起高碑店路,西至同心橋,主要景觀包括滕隆閣光影秀、同心橋光幕、五彩喊泉,以及平津閘、湖心島和環湖南側第一排可視建築物及興隆郊野公園的燈飾等。經過兩年的建設,位於東五環附近的通惠河(高碑店段)運河文化水岸景觀照明提升項目完工,高碑店湖的“禦水金環”景觀節點亮相。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