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研究專家齊聚杭州 為浙江運河文化建設把脈——“浙水敷文:大運河文化高峰論壇”成功舉行

發佈時間: 2022-10-26 16:50:40 |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世界文化離不開運河的命題。用文化的眼光看大運河,會看到一條完全不同的運河。我們要站在世界文化的寬度思考大運河,站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思考大運河。”近日,在“浙水敷文:大運河文化高峰論壇”上,浙江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胡堅發言,引發了與會諸位專家的共鳴。當天,來自浙江省社科聯、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運河學專家、水利史專家、文化遺産專家紛紛為浙江大運河文化的研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言獻策。

據了解,“浙水敷文:大運河文化高峰論壇”由浙江工商大學社會科學部、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主辦,浙江工商大學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承辦。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浙江工商大學大運河文化研究院院長程麗蓉教授主持了上午的論壇,周鴻承副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圓桌會議。當天的會議邀請了全國運河研究的四十多位專家,專家們從不同側面為浙江大運河文化研究、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把脈支招。

image.png

當天會議上,胡堅教授從宏觀和微觀的多個層面為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樣板區提出了諸多建議。他認為,人類擇水而居,人類的發展總是與水緊密相連。世界文化離不開運河的命題。研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要高度重視和充分思考山水文化的重大作用。浙江大運河研究和建設要站在建設文化浙江的高度來思考大運河。

歷史地理學知名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李孝聰教授從古地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京杭大運河歷史、文化價值。他指出,大運河是中華文明歷史標誌性文化遺産之一,是社會繁榮興旺的文化體現;千里運河不僅有著輝煌的歷史歲月,在新時代也有豐富的現實意義。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路璐教授從民族國家記憶之場建構角度,分析了大運河在國家記憶中的重要作用。她認為大運河作為巨型文化遺産,對回溯集體記憶,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具有重要作用。煙臺大學吳欣教授從歷史的角度審視大運河,啟發人們重新思考大運河的社會意義。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永昊教授深入分析了大運河與茶文化、茶葉貿易的關係。中國水利博物館陳永明館長則從歷史和現實交織交融角度,立足水利文化歷史,講述了大運河與錢塘江的會通,深入分析了大運河與錢塘江的歷史文化淵源。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校長張環宙教授認為,應該不斷鞏固大運河文化體系,疊加遺産價值,在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民族新地標,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image.png

當天的會議上,浙江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胡堅,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蘇為華共同為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揭牌。中共杭州市拱墅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拱墅區社科聯主席淩智,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長葉艷萍,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鄭曉東與社會科學部副部長邱毅共同為“大運河文化協同創新發展基地”揭牌。

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蘇為華教授介紹,近年來,浙江工商大學大運河文化研究院的運河研究已取得豐碩研究成果。他希望本次論壇的思想碰撞能激發學者們對運河文化研究的多維思考,為浙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提供更廣闊的思路。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鄭曉東書記説,聚焦浙江大運河文化研究,有助於培育我校新文科特色學科建設,有助於推進我省新時代文化高地“重要窗口”建設,人文學院將一如既往的支援浙江大運河文化研究工作的開展。

image.png


推薦閱讀
千年運河展新韻 生生不息向未來 近年來,德州市積極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打響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品牌,打造千年運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遺文化展示優秀城市、國際文化融合典範城市,擦亮“大德之州、好運之河”城市新名片。黨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長利表示,作為副中心投資建設平臺企業,五年來,北投集團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運營,深耕運河文化助力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2020年年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標誌性項目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杭鋼舊址公園、小河公園、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等項目集中開工,更是拉開了杭州運河建設大幕。
運河研究專家齊聚杭州 為浙江運河文化建設把脈 我們要站在世界文化的寬度思考大運河,站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思考大運河。他指出,大運河是中華文明歷史標誌性文化遺産之一,是社會繁榮興旺的文化體現。她認為大運河作為巨型文化遺産,對回溯集體記憶,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具有重要作用。
千年大運河,在傳統與未來之間流淌 近年來,德州市積極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打響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品牌,打造千年運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遺文化展示優秀城市、國際文化融合典範城市,擦亮“大德之州、好運之河”城市新名片。黨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長利表示,作為副中心投資建設平臺企業,五年來,北投集團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運營,深耕運河文化助力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天津日報記者廖晨霞)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長利代表:千年古“運”新“綠”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00余件文物傳承運河文脈 近日,在吳橋縣大運河文化展館內,2000余件大運河出土文物亮相,向人們講述著運河故事。大運河文化展館分為兩層,一層為雜技文化館,二層為非遺文化館。館內文物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為今後深入研究大運河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