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第三屆淮安大運河文化帶發展論壇舉行

發佈時間: 2022-10-19 16:59:15 | 來源: 淮安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日前,以“吳鞠通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産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淮安大運河文化帶發展論壇舉行。

論壇由淮安市發展研究院主辦,淮安市吳鞠通學術研究會、淮安市中醫藥學會等學會高級職稱人員,淮安市大運河歷史文化研究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淮安市中藥材種植與中藥製造企業負責人等參加了論壇。

論壇上,專家學者就淮安傳承與弘揚吳鞠通中醫藥文化路徑研究,做強淮安市龍頭中醫醫院、做優骨幹中醫醫院對策研究,綜合性醫院中醫科創建的成效與體會等內容,作了《大有可為的産業——淮安中醫藥文化産業發展構想》《擴大院內中醫製劑使用規模與提高患者對中醫藥治療滿意度認同度》《溫病大師吳鞠通主要醫學成就及對家鄉的時代價值》等演講。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既接地氣又有見地的建議與意見,對促進淮安市吳鞠通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産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推薦閱讀
2000余件文物傳承運河文脈 近日,在吳橋縣大運河文化展館內,2000余件大運河出土文物亮相,向人們講述著運河故事。大運河文化展館分為兩層,一層為雜技文化館,二層為非遺文化館。館內文物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為今後深入研究大運河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京杭運河濟寧段航道 “三改二”全面交工 該工程的建設使京杭運河濟寧段主航道全線達到二級通航標準,可通行2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航道整體通航能力實現翻倍。”在船舶大型化發展、2000噸級及以上船舶通航需求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京杭大運河濟寧段受限于航道水深和寬度,水域的航運能力顯得“捉襟見肘”。基礎設施先行構建內河航運“水運+”依託著京杭運河“黃金航道”的優勢,濟寧港航業蓬勃發展。
大運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懷舊 歷史角度的橋西,是大運河船埠文化的章節,是北關夜市的現場,是“小上海”的風雲錄,是杭州百年工業的序幕地。可能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尋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産”。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遇見溫軟里弄和時代硬朗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是另一種氣質。
北京:八十余個項目扮靚大運河 什剎海西海濕地公園建成開放,成為核心區內唯一一處城市濕地,公園北側的郭守敬紀念館更是北京小微網志物館界的“流量明星”。蕭太后河(朝陽段)全線河道實現貫通,馬家灣濕地公園高標準建成,一下子新增水域26萬平方米。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完成主體建設,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一期具備開園條件,燃燈塔及周邊的古建築群面向市民開放……縱貫千年、橫跨七區的大運河北京段正變得更加靚麗、更顯韻味。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