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專家學者共話“傳承運河文化 講好運河故事”

發佈時間: 2022-08-25 16:52:06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2022中國世界遺産旅遊推廣聯盟大運河高端對話23日在京召開,與會人士就如何深入挖掘大運河文旅資源、創新大運河文旅體發展模式以及各地大運河相關工作成果進行了交流和對話。

本次活動以“傳承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為主題,由中國世界遺産旅遊推廣聯盟主辦、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劉斌表示,大運河沿線58處世界遺産點為旅遊發展提供了精美的世遺“名片”,大運河沿線省市文旅部門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基礎聯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一股力量,把大運河文旅資源推廣好、把千年大運河文化傳承好、把中國大運河故事講好,進一步推動文旅高品質發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明指出,大運河歷經千年發展,文化底蘊深厚。大運河文化帶沿線資源數量多、類型繁、品位高,應創建運河文化旅遊綜合體,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向勇表示,大運河文旅文創融合應堅持繼承性與民族性、原創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系統性與專題性相結合的原則。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閒與旅遊學院副教授張佑印指出,當下文創産品在開發方面存在實物載體和應用場景同質性強、産品迭代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設計美感不足、實用性弱等問題,大運河文創産品開發需要立足綜合效益,塑造高性價比産品,呼應消費喜好,不斷創新。中國文化和旅遊産業研究院研究員侯滿平認為,保護和傳承運河遺産文化可以從注重保護與傳承並重、彰顯在地文化特色、尊重歷史史實而活化、兼顧城鄉融合等方面進行。


推薦閱讀
武清區著力譜寫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篇章 一是守護岸綠水清環境,打造“健康運河”。三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活力運河”。二是加強文化遺産保護,打造“文化運河”。
專家學者共話“傳承運河文化 講好運河故事” 大運河文化帶沿線資源數量多、類型繁、品位高,應創建運河文化旅遊綜合體,形成規模集聚效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家明指出,大運河歷經千年發展,文化底蘊深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劉斌表示,大運河沿線58處世界遺産點為旅遊發展提供了精美的世遺“名片”,大運河沿線省市文旅部門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基礎聯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一股力量,把大運河文旅資源推廣好、把千年大運河文化傳承好、把中國大運河故事講好,進一步推動文旅高品質發展。
江蘇省首批大運河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細則獲批准 針對大運河各段核心監控區,各市結合實際明確了管控分區以及不同分區的用途管控規定、空間形態與景觀風貌管控、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管控等要求,著重保護文化遺産,控制建設空間,改善生態環境,將保護與發展相結合,聚焦“治未病”和“治己病”,實現梯度化、差異化管控,以高效務實的舉措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貫徹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強大運河沿線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推進綠色現代航運建設進程,不斷優化濱河生態空間,引領沿線産業綠色化發展,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優美的人河和諧共生新格局。細化建築高度管控,明確了限高、限密度的具體要求,並對國家和省規定的大規模新建擴建房地産項目的具體規模予以界定明確。
《蘇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草案)》首次審議 當前,蘇州正致力於打造江蘇大運河“最精彩的一段”,加快推進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如何讓大運河文化“活”起來,讓千年文脈奔涌不息。其中,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蘇州段建設範圍、主體功能區和展示體系進行了明確,還對大運河相關文化、體育、旅遊等産業發展、文藝精品創作、運河文化宣傳、開展志願服務、融入學校教育等作出規定。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