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亮相浙江美術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條大運河

發佈時間: 2022-08-25 16:50:28 |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這些天,在杭州西子湖畔,“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正在浙江美術館舉行。一條,或者説是幾條獨特的“中國大運河”,在這裡靜靜“流淌”。

為什麼是“幾條大運河”?因為在這個展覽上,觀眾可以看到,中國大運河在藝術家、攝影師眼中,甚至人工智慧眼中的不同面貌。自入選世界文化遺産以來,中國大運河的文化挖掘和外延拓展越來越深入。而此次大展,正向觀眾展現了一條大運河能有多少種打開方式。

本次展覽由浙江美術館策展,以大運河這一核心文化意象為主題,旨在綜合反映文旅融合時代背景下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的建設成果。

我們走近策展團隊和藝術家,聽聽作品背後的故事。

歷史的運河,源遠流長

河流可以走多遠?2700公里,10多個緯度,2000多年。這是中國的大運河。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不僅是一條“運輸之河”,同樣也是無數文人墨客撫今追昔的“詩性之河”,古人順應自然、因勢利導的“生態之河”,感召文化記憶的“世界之河”。

大運河的通航,無疑是連通世界和展現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文化紐帶。其中,浙東運河的貫通對“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團隊創作的《運河舟楫行》,就是依託浙東運河的地理圖來呈現的。畫面上,地貌、舟橋、沿街商鋪栩栩如生。項目負責人、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教師劉益紅表示,團隊20多位成員大多是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的學生,大家參考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精修文本,運用數字畫板創作,用時4個多月完成了這一大型“古風長卷”。

在這張圖的下面,還有一張《運河百舸鑒》,呈現了運河上23艘不同功能的船——這是團隊在梳理歷史資料後,找到的一個“特別好玩的角度”。

《運河百舸鑒》考古運河舟楫之風貌、構造、性質、用途,並結合人文史料、社會語境對其進行整理、提煉與分類,講述23艘居於各行各業的運河船的人間故事。

“我們看了運河的開鑿史、船運史等大量資料之後,找到了這個角度。”劉益紅説,“一艘船背後,就是一個歷史舞臺。”

歷史如長卷,徐徐拉開。展覽中,處處能看到長卷的設計。有龔鵬程《運河賦》、林海鐘《汴河桃源圖》等傳統書畫長卷,陳琦《生成與彌散》版畫長卷,邵文歡《江河一處》、胡曉陽團隊《運河影像志》等影像長卷……通過多元的藝術形式,大運河優美的自然景觀、豐厚的歷史資源、多樣的文化屬性等一一展現。

百姓的運河,水岸共生

不同於錢塘江的波瀾壯闊、西湖的精緻秀美,大運河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依,顯得平淡而質樸。槳聲欸乃,我們生活在運河邊,也生活在大地的詩意裏。

這次展覽中,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版畫係教授方利民和團隊帶來了6件作品。

“運河的故事,一半在水裏,一半在岸上。”接到創作任務後,方利民構思了許久,他決定去拱宸橋看一看。

在拱宸橋,他豁然開朗。“仔細觀察,運河裏的船和江上、湖裏的船都是不一樣的。它船板寬、吃水深,大部分面積用來裝貨,只有小部分是用於生活的,這就是水上人家。”再看岸邊的人,街坊鄰居,一起散步;票友相約,唱著戲曲……好一幅生動的生活圖景。於是,版畫長卷《運河紀事》應運而生。

千年運河,一遊未盡。今天,浙江美術館如何來辦這樣一個史詩性的展覽?

浙江美術館館長應金飛認為,大運河作為首批國家文化公園之一,其建設內核應該是展現人的精神。於是,他從這個角度去布展。

陳抱陽創作的《從河工到銀河》打造了沉浸式的數字空間,敘述從遠古到未來的河流暢想;譚彬帶領中國美術學院社會敘事工作室創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裝置空間,立體呈現出運河市集的中國風貌;高世強領銜的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影像創作集體以《山水·運河》影像作品,再現了今天運河沿岸真實的風土人情……

“AI”的運河,立體呈現

今天,運河被賦予更為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院長孫淩雲團隊創作的《運河生長》,提供了另一個視野——“AI”眼中的運河。

若不是看到了作品旁邊的視頻呈現,很難想像,這幅技法成熟的山水畫,是經過了演算法的“加持”。

“我們和藝術家反覆溝通和碰撞,選取了運河杭州段的幾百張航拍作品,在此基礎上,用人工智慧演算法輔助,最終渲染出一幅幅風格相近,又各有特色的山水長卷。”孫淩雲表示,作品創作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平衡好藝術家的思想性和技術團隊的可操作性之間的關係。

《運河生長》,只是此次新媒體作品的代表之一。

據介紹,本次展覽共組織、邀請62位/組優秀藝術家進行專題藝術創作,共創作藝術作品80余件/組,涵蓋中國畫、浮水印、水彩、油畫、書法、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種形式,立體呈現中國大運河史詩般的精神文化風貌。

“展覽更多的是以比較詩性的、靈活的、寫意的方式來進行。”應金飛認為,這個展,可以觀看,可以閱讀,可以感知,更可以沉浸式體驗,通過感知運河生活場景,看到藝術與科技之間的連結。

觀眾漫步展廳時,可以移步換景、心隨物遊,在視覺化的知識格局中體悟展覽敘事的起承轉合,進而切身感悟大運河優美的自然景觀、豐厚的歷史資源和多樣的文化屬性。


推薦閱讀
江蘇邀你用設計點亮千年運河、建設活力家園 從江蘇省住建廳傳來消息,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中國建築學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共同舉辦的第九屆“紫金獎·建築及環境設計大賽”競賽公告正式出爐,廣邀設計師、相關專業學生以“千年運河活力家園”為主題開展設計,助力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建築創意空間)或“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官方網站(www.zgwcsj.com)報名參賽。創作內容鼓勵提出面向大運河文化價值的挖掘、延續與活化利用的綜合設計方案,鼓勵提出針對新舊環境、新舊建築聯動改善的設計方案,鼓勵當代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設施和新場景的合理應用等,為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創意力量。
天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開建 另一支向北流出,在古鎮裏蜿蜒流淌了M形後,從東南流出,並與第一支匯合後繼續東流而去。大運河在楊柳青古鎮畫了一個“元寶”,使這裡成為大運河的“聚寶之島”。從施工現場的項目規劃圖上可以清晰看到,古老的大運河自西向東流經楊柳青鎮,在古鎮的西南流入時,分成了兩支,一支一直向東。
京杭運河棗莊段航道升級 “黃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一倍 近期,京杭運河棗莊段二級航道整治工程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大橋主橋順利合攏。京杭運河棗莊段二級航道整治工程全長38.5公里,主要由航道整治、應急通道、馬蘭大橋、資訊化等部分組成。京杭運河棗莊段航道項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王文龍介紹説:“目前,二級航道整治工程主航道疏浚,完成了交工驗收,已經達到二級航道通航標準,可以常年通行兩千噸級船舶,船舶的通過能力翻了一番,相當於再造了一條京杭運河棗莊段”。
武清區著力譜寫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篇章 一是守護岸綠水清環境,打造“健康運河”。三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活力運河”。二是加強文化遺産保護,打造“文化運河”。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