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將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沉浸入當代生活

發佈時間: 2022-08-25 16:50:10 | 來源: 文匯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上圖為《運河邊的人們》中馬少驊飾演的梁家軒和韓雪飾演的梁子言,右圖為該劇中王雷飾演的路長河。

張斌

現實題材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是大運河文化、電視劇藝術和時代發展相互交織出來的具有獨特魅力的影像畫卷,其中散發出來的三種“氣”質尤為動人。

首先是劇中浸潤的“文化氣”。

大運河是人類文明的燦爛成就,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發展與文化生成。它承載過歷代文人墨客下江南的詩情畫意,也將江南的煙雨朦朧和北國的銀裝素裹連接了起來,千百年來溝通和哺育著兩岸的老百姓。因而大運河首先是一條文化之河。但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雖有《大運河》《運河風流》等冠以劇名的電視劇作品,但其敘事意旨卻並非在大運河本身,因此還缺少真正以大運河為故事核心的作品。這不能不説是一個比較大的遺憾。

《運河邊的人們》首次將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沉浸到了故事之中,以大運河岸邊的東江市為敘事承載體,將千年運河今天的命運作為敘事焦點,突出了在新的歷史語境下,如何破解大運河面臨的“保護”與“發展”的困難局面,其背後則是文化遺産保護和生態文明理念的協調發展。該劇一開始就從東江市因企業違規排污導致運河污染嚴重引發人民群眾不滿展開,為解決運河污染問題,東江市專門成立了大運河綜合治理指揮部。在以路長河為代表的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指揮部成功搬遷污染企業,規範央企治污措施,使得運河生態環境大幅度改善,並進一步完成運河沿岸歷史街區居民搬遷工程,阻止千年古鎮吳鎮的古建築拆除工程,創新轉型發展老舊工業區,保住了運河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古韻,在國家戰略的整體協同和大運河流經的六省市的通力合作下,大運河終於在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申遺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運河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鋪就了《運河邊的人們》厚重的文化底色,而新時代以東江市為代表的中國基層城市在地方發展過程中對於生態文明理念的堅持,對於文化遺産先保護後開發治理方式的認同,也給大運河文化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探索出來一條在傳承歷史文化中進行發展的中國式道路。

其次是劇中瀰漫的“煙火氣”。

寫人民、演人民、為人民是電視劇藝術創作的題中應有之義,需要將以人為中心的藝術觀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觀緊密結合起來,以普通百姓為聚焦核心,讓日常生活的“煙火氣”在劇中瀰漫。正如劇名《運河邊的人們》所指涉的那樣,該劇以在大運河兩岸生活的人們為電視劇的主角,通過在運河邊長大,又投入運河保護開發工作的路長河及其家庭為核心,凝聚起上至政府部門、中到企業村鎮、下至個體百姓,觸達廣泛人群的電視劇百姓群像和沸騰著煙火氣的日常生活,描繪出來一幅新時代的“大運河圖”,詮釋了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創造歷史的嶄新畫卷。由此,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物理意義上的河流,也是運河兩岸老百姓的生活之河,正如劇中孟書記所言,是一條“人民的河”。它既體現在河流穿越廣袤土地蜿蜒而行的獨特地理空間環境上,也體現在臨河而居錯落有致的古民居和居民們在其間搖櫓喝茶聽戲的日常生活裏。

在電視劇的人物關係圖譜中,路長河無疑是核心。生於斯長于斯大學又學歷史的路長河,畢業後沒有留在高校而是去管理河道,顯現出他的與眾不同。圍繞路長河,電視劇展開了三重人物關係。其一是路長河和上級李靜山、區長徐文林等的工作關係。李靜山穩重成熟,有大局觀,反襯了路長河衝動倔強不服輸的個性;徐文林則為個人利益打算盤,甚至滑向違法犯罪的邊緣,也反襯了路長河堅韌正義、一心為公的優良品質。其二是路長河和妻子梁子言、岳父梁教授、好友喬麗(路長河女兒媛媛事實上的母親)的家庭關係,形成相互支援的情感和價值共同體。其三是路長河和周海濤、羅大成、蘇麗的友情關係,擴展了電視劇人物和社會空間表現的多樣性。通過工作、親情、友情的多元人物關係的開拓,電視劇就充分展現了大運河兩邊的人間煙火。雖然在這個過程中,路長河也遭受了眾多誤解、困難和挑戰,最後還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其家庭的破裂,但一根筋的路長河之所以動人,不僅僅因為他個人對於大運河的深厚情感,還有濃縮在這個藝術形象身上的運河兩岸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期冀和追求的飽滿過程。

第三是劇中鮮明的“時代氣”。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産,但電視劇講述路長河等人致力於保護這些寶貴遺産的故事卻並非僅僅是為了回望過去,更重要的還是要注目于生活在運河兩邊當代人的未來——即共同富裕這一時代發展主題。《運河邊的人們》從藝術的維度,深入展現了大運河兩邊的人民群眾,是如何在黨的領導下,通過自身持續努力追求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

路長河最初的願望,只是希望能夠通過治理污染恢復大運河原先的面貌,但在大運河綜合治理的過程中,他逐漸感悟到運河保護與城鄉均衡發展、老百姓生活改善有密切關係。因此,他不遺餘力地幫助竹安村的羅大成種植白茶,邀請周海濤一起打造竹安白茶的高端品牌,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保護大運河的核心問題,而羅大成也在這個過程不斷成長,並受到路長河多元化發展思路的啟發,通過建設電影拍攝基地開拓旅遊業務找到了村裏另一條新的致富道路。與此同時,在東江市政府的組織領導下,路長河等人推進修復保光寺等歷史與人文景觀,激活文化遺産的當代價值,成功申請世界歷史文化遺産,最終不但保護了大運河,還將大運河做成了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不僅生活在運河兩岸的人們將清澈還給了大運河,大運河也回饋給了他們更美好的生活。

當然,該劇對運河文化的深入展現還存在概念化的問題;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以任務驅動人物,情感邏輯不夠順暢的問題;在敘事安排上存在節奏調控失衡,細節不夠豐富的問題。但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以上三種“氣”質,使得該劇在深入表現大運河的同時,較好展現了當代中國人與自然、歷史、文化和諧發展的畫卷,講述了一個既具有歷史厚度,又具有時代高度的當代中國故事,因而也就具有了獨特的價值。


推薦閱讀
“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據介紹,本次展覽共組織、邀請62位/組優秀藝術家進行專題藝術創作,共創作藝術作品80余件/組,涵蓋中國畫、浮水印、水彩、油畫、書法、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種形式,立體呈現中國大運河史詩般的精神文化風貌。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團隊創作的《運河舟楫行》,就是依託浙東運河的地理圖來呈現的。有龔鵬程《運河賦》、林海鐘《汴河桃源圖》等傳統書畫長卷,陳琦《生成與彌散》版畫長卷,邵文歡《江河一處》、胡曉陽團隊《運河影像志》等影像長卷……通過多元的藝術形式,大運河優美的自然景觀、豐厚的歷史資源、多樣的文化屬性等一一展現。
將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沉浸入當代生活 正如劇名《運河邊的人們》所指涉的那樣,該劇以在大運河兩岸生活的人們為電視劇的主角,通過在運河邊長大,又投入運河保護開發工作的路長河及其家庭為核心,凝聚起上至政府部門、中到企業村鎮、下至個體百姓,觸達廣泛人群的電視劇百姓群像和沸騰著煙火氣的日常生活,描繪出來一幅新時代的“大運河圖”,詮釋了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創造歷史的嶄新畫卷。但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以上三種“氣”質,使得該劇在深入表現大運河的同時,較好展現了當代中國人與自然、歷史、文化和諧發展的畫卷,講述了一個既具有歷史厚度,又具有時代高度的當代中國故事,因而也就具有了獨特的價值。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産,但電視劇講述路長河等人致力於保護這些寶貴遺産的故事卻並非僅僅是為了回望過去,更重要的還是要注目于生活在運河兩邊當代人的未來——即共同富裕這一時代發展主題。
用“遺産小道”連接大運河沿岸公園景觀 “我呼籲大運河京津冀段率先連通遺産小道,在增加大運河周邊公園景觀的同時,要預留出實現遺産小道功能的規劃。近日,記者在大運河北京通州段“大運河遺産小道”第一個路碑處看到,通州段大運河遺産小道正在進行修繕。”大運河遺産小道的發起者、人民日報海外版《世界遺産》版主編齊欣對記者説。
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開展,藝術家再現“大地史詩” 浙江美術館應金飛表示,“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主要立足浙江視角,以《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為主旨綱要,通過深刻發掘大運河背後所蘊含的詩意性、生態性和全球性等內容,呼應“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佈局。“大地史詩”是浙江美術館通過“深度策展”手段對“運河文化”進行藝術“轉譯”和“再生産”。展覽主要以中國大運河的時空背景、人文故事為敘事基礎,結合中國水文化的詩性精神為內核,共組織、邀請62位/組優秀藝術家進行專題藝術創作,共創作藝術作品80余件/組,作品內容涵蓋中國畫、浮水印、水彩、油畫、書法、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種藝術媒介,立體呈現中國大運河史詩般的精神文化風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