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將在濟南舉辦 大運河沿線非遺將集中展示

發佈時間: 2022-08-17 16:50:52 |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17日在京舉辦的新聞發佈會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將於2022年8月25日至29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

本屆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成果,重點展示非遺在鄉村振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聚焦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習俗,以茶文化協調帶動茶産業、茶科技發展,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綻放時代風采,為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介紹,中國非遺博覽會是非遺領域的全國性重要品牌活動,已成為展示非遺保護成果、宣傳非遺保護理念、引領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平臺。舉辦第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對於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

本屆博覽會引入主賓省參與機制,設有主會場、分會場和線上展示平臺。主會場設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設有十八大以來全國非遺保護成果展、“美好生活”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展、“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茶和天下”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展4個板塊,同時舉辦“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中國味道”非遺美食節、中國茶文化可持續發展協同行動暨茶葉交易訂貨會等分會場活動,以及學術論壇、座談交流、曲藝展演及線上活動等。同期還將召開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會議。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介紹,本屆博覽會秉持“新、精、廣、時”的辦會理念,在內容、形式、機制、功能等方面進一步創新。一是內容新,堅持展示非遺保護新成果、新作品。二是技藝精,堅持展示非遺精湛技藝、精心力作。三是覆蓋廣,展示項目門類廣、地域廣、數量多。四是具有時代性,展現非遺與民眾生活的緊密聯繫,展現承接傳統、連接現代的非遺實踐。

他還重點介紹了大運河沿線非遺展板塊。該板塊將採取動靜結合,生動展現“流動的文化”,如大運河沿線非遺展既有宜興紫砂、越窯青瓷等精工巧作,又有德州扒雞、水晶羊蹄等特色美食;既有泥人張、景泰藍等現場展示,還有吳橋雜技、太極拳等現場展演,讓觀眾得到豐富的感官體驗,盡覽燕趙京津、齊風魯韻、詩畫江南的獨特魅力。同時還突出文旅融合,全面展示沿線風土人情,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運河文化長卷,讓觀眾像沿著運河作了一次深度文化體驗遊,既了解了各地的特色非遺項目,又了解了沿線的風土人情,對於推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穩經濟、促消費,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完)


推薦閱讀
靚麗運河 最美“珠鏈” 過去説起運河流經的城市,都知道揚州有瘦西湖,杭州有拱宸橋,無錫有清明橋文化街區,而今後,我們不必再羨慕其他城市,就在我們身邊,古樓林立、碼頭繁華、遊船往來、文化活動頻繁……豐富的自然景觀和蘊含文化底蘊的建築,穿越城區的通航水上游覽,還有兩岸勤勞的人們,這些大運河景觀,將是這座城市最美最靚麗的“珍珠”。木質的棧道,離水面更近,俯身便是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當你漫步于運河一隅,眼前荷花盛放,鴨兒輕輕遊過,抬頭垂柳依依,遠望大橋橫臥、古樓矗立,或許身邊還會有一艘遊船掠過,那是何等的愜意。
大運河沿線非遺將亮相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 主會場設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設有十八大以來全國非遺保護成果展、“美好生活”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展、“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茶和天下”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展4個板塊,同時舉辦“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中國味道”非遺美食節、中國茶文化可持續發展協同行動暨茶葉交易訂貨會等分會場活動,以及學術論壇、座談交流、曲藝展演及線上活動等。本屆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成果,重點展示非遺在鄉村振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聚焦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習俗,以茶文化協調帶動茶産業、茶科技發展,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綻放時代風采,為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介紹,中國非遺博覽會是非遺領域的全國性重要品牌活動,已成為展示非遺保護成果、宣傳非遺保護理念、引領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平臺。
濟寧“入局”:運河中涌動的新興力量 到2025年,預計全市逐步實現以物流貿易為引領,全面打造出涵蓋港口運營、船舶運輸、港航工程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金融、新能源船舶和集裝箱製造、智慧物流資訊服務、綜合物流等八大業務的現代港航物流全産業鏈,建設億噸大港,發展億噸物流,培育千億産業,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江北大宗貨物交易中心”,3-5年建成立足濟寧、領航運河、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千億級物産集團。通過打造集裝箱多式聯運工程,二期10個泊位及鐵路專用線全部投入運營後,可實現年吞吐量集裝箱80萬標箱,件雜貨100萬噸能力,年吞吐量超2000萬噸,將成為江北內河第一家實現岸橋無人化、運輸電動化、場橋自動化的港口。僅在濟寧市,今年以來,依託4大重點港口,規劃建設了龍拱港智慧化集裝箱碼頭項目、港航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港航運輸裝備和集裝箱製造基地、梁山港金屬材料加工基地等近10個項目。
長江與運河交匯 擘畫美麗江蘇新畫卷 此外,推進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程,開展沿線文物和非遺資源專項調查、工業遺産普查,進一步健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保護制度,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情教育基地。傳承創新,讓千年文脈煥發時代光彩推進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近年來,江蘇各地加大對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創新傳承模式,讓千年曆史文脈煥發時代光彩。”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揚州151公里河道、10個遺産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大運河沿線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城市。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