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靚麗運河 最美“珠鏈”

發佈時間: 2022-08-17 16:51:10 | 來源: 滄州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沿運河岸邊行走,不時出現的小景觀令人賞心悅目。木質的棧道,離水面更近,俯身便是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小小的景觀石,隔一段就有一處,掩映在樹木中,更顯錯落有致;碼頭旁邊的廊亭座椅,既可休憩又可觀景……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給人們帶來了舒適和輕鬆的體驗,讓大運河生態廊道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效果。

最近兩年,獅城人見證著主城區運河兩岸的變化,南川樓、朗吟樓復建完成,南川樓文化街區雛形已現,沿岸公園重新改造,跨運河步行橋相繼合龍具備通行條件,運河碼頭陸續建成,園博園建設日新月異……這些項目和工程,讓運河發生了巨大變化。

當你漫步于運河一隅,眼前荷花盛放,鴨兒輕輕遊過,抬頭垂柳依依,遠望大橋橫臥、古樓矗立,或許身邊還會有一艘遊船掠過,那是何等的愜意。隨著大運河生態廊道的建設,這些體驗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比如經過清淤疏浚,運河水更加清澈豐盈;提升改造後的慢性系統更具人性化,配套服務更加完善;美化、亮化後的橋梁更加美觀,夜景更加璀璨;小微景觀的點綴,讓運河生態更具完整性,更能滿足市民的遊玩需求。

大有大的氣勢,小有小的情趣,這種大小相融、格局與細節兼顧的運河景觀,讓城市彰顯出前所未有的風采。未來通航後,坐船遊覽運河,兩岸整體風貌和局部細節的體驗感會更加深入。

過去説起運河流經的城市,都知道揚州有瘦西湖,杭州有拱宸橋,無錫有清明橋文化街區,而今後,我們不必再羨慕其他城市,就在我們身邊,古樓林立、碼頭繁華、遊船往來、文化活動頻繁……豐富的自然景觀和蘊含文化底蘊的建築,穿越城區的通航水上游覽,還有兩岸勤勞的人們,這些大運河景觀,將是這座城市最美最靚麗的“珍珠”。


推薦閱讀
江蘇將打造線性文化遺産保護典型範例 編撰推出首部中國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打造歌劇電影《運之河》等文藝精品,建成“國字號”工程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淮安中國水工科技館,京杭運河綠色航運示範區創建工程建成揚州段、淮安段、蘇州段先導示範段……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和當代形象不斷彰顯。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建設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以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為核心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保護和展示金陵文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已形成初稿梁勇介紹,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面,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明確了“以沿江縣(市、區)為核心區,沿江8個設區市除核心區外的區域為拓展區,其他5個設區市為輻射區”的建設範圍,提出文化遺産保護等八大工程、20項重點任務。
靚麗運河 最美“珠鏈” 過去説起運河流經的城市,都知道揚州有瘦西湖,杭州有拱宸橋,無錫有清明橋文化街區,而今後,我們不必再羨慕其他城市,就在我們身邊,古樓林立、碼頭繁華、遊船往來、文化活動頻繁……豐富的自然景觀和蘊含文化底蘊的建築,穿越城區的通航水上游覽,還有兩岸勤勞的人們,這些大運河景觀,將是這座城市最美最靚麗的“珍珠”。木質的棧道,離水面更近,俯身便是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當你漫步于運河一隅,眼前荷花盛放,鴨兒輕輕遊過,抬頭垂柳依依,遠望大橋橫臥、古樓矗立,或許身邊還會有一艘遊船掠過,那是何等的愜意。
大運河沿線非遺將亮相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 主會場設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設有十八大以來全國非遺保護成果展、“美好生活”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展、“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茶和天下”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展4個板塊,同時舉辦“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中國味道”非遺美食節、中國茶文化可持續發展協同行動暨茶葉交易訂貨會等分會場活動,以及學術論壇、座談交流、曲藝展演及線上活動等。本屆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成果,重點展示非遺在鄉村振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聚焦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習俗,以茶文化協調帶動茶産業、茶科技發展,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綻放時代風采,為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介紹,中國非遺博覽會是非遺領域的全國性重要品牌活動,已成為展示非遺保護成果、宣傳非遺保護理念、引領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平臺。
濟寧“入局”:運河中涌動的新興力量 到2025年,預計全市逐步實現以物流貿易為引領,全面打造出涵蓋港口運營、船舶運輸、港航工程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金融、新能源船舶和集裝箱製造、智慧物流資訊服務、綜合物流等八大業務的現代港航物流全産業鏈,建設億噸大港,發展億噸物流,培育千億産業,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江北大宗貨物交易中心”,3-5年建成立足濟寧、領航運河、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千億級物産集團。通過打造集裝箱多式聯運工程,二期10個泊位及鐵路專用線全部投入運營後,可實現年吞吐量集裝箱80萬標箱,件雜貨100萬噸能力,年吞吐量超2000萬噸,將成為江北內河第一家實現岸橋無人化、運輸電動化、場橋自動化的港口。僅在濟寧市,今年以來,依託4大重點港口,規劃建設了龍拱港智慧化集裝箱碼頭項目、港航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港航運輸裝備和集裝箱製造基地、梁山港金屬材料加工基地等近10個項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