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展示京杭大運河濟寧段建設開通以來不同時期的光輝歷程,闡述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底蘊,描繪大運河在新時代展現的新成就,濟寧市委宣傳部與中國山東網合作,重磅推出《濟寧好“運”來》運河文化口袋書。今天上午,《濟寧好“運”來》正式發佈。
水,不僅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更是一座城市的命脈。濟寧處於整條京杭大運河的中段,是運河流經最長的城市,素有“運河水脊”“運河之都”之稱,這裡歷史文化遺産十分豐厚,是大運河沿線8省(市)35個城市大運河保護申遺工作的重點區段。新時代的濟寧大運河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也具有港航物流、旅遊觀光等多種帶動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用“濟寧好‘運’來”作為書名,既體現了大運河的時代價值,也賦予一種美好的寓意。
採訪調研探究大運河濟寧段文化底蘊
記者了解到,該書採用生動鮮活、圖文並茂的文學風格,趣味性探究大運河濟寧段沿線地區的歷史淵源、民俗風情、著名景點、衣食住行等相關內容,原汁原味選配手繪運河文化精品,以折頁、插圖等多種形式展現誠信、仁義、包容、開放、多元的濟寧運河文化特質,帶領讀者遊讀運河之都,穿越時空探索濟寧流動的文化基因,感悟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
主創團隊歷經三個多月,奔赴微山、梁山、任城、汶上等縣市區進行採訪調研,核實數據。全書共撰寫24萬文字,六個篇章,分別是“奔流千年,可知濟寧運河的開水之源”“古鎮古街古廟,遊不盡的運河風光”“從南陽到南旺,運河文化知多少”“一條大河,美食飄香”“運河名人,歷史傳揚”“黃金水道,一河多能”。內容涵蓋歷史淵源、沿途風光、非遺文化、港航發展等內容。
圖文並茂電子長卷展現運河“百科全圖”
經過縝密籌劃,《濟寧好“運”來》運河文化口袋書的編輯製作劃分內容策劃、專家座談、書號申請、內容撰寫、插圖選配、拍攝採訪、後期編審和出版印刷等多個階段,從2021年6月份的策劃實施,到2022年7月份口袋書印刷裝訂,歷時12個月編撰完成。
口袋書編撰期間,邀請了書畫名家馬彪先生、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熙惟先生、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賈慶超先生、濟寧市博物館原館長朱承山先生、濟寧作家協會主席張建魯先生、山東省涉水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學會會員劉健康先生,以及文保部門、文旅部門、航運部門和相關縣市區宣傳部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張熙惟、朱承山、劉健康等專家共同探討了圖書的架構設置、內容定位。
馬彪先生是民間運河文化專家,多次被京杭運河沿岸的城市邀請參加論壇活動,他利用十多年的時間徒步京杭運河全線,深度調研、探索運河文化,創作了百米長卷《古運盛世圖》,繪畫了1000多幅運河題材的作品,內容涵蓋風俗風貌、人文地理、閘壩建設等沿岸文化,匯集內容多,區域跨度長,是難得的一套運河文化“百科全圖”。全書精選了馬彪先生創作的《濟寧古八景》《微湖帆影》《運河遺韻》等50余幅以濟寧運河文化為繪畫元素的精品力作。口袋書封底印有二維碼,掃碼可以觀看馬彪先生手繪百米長卷《古運盛世圖》電子版全卷。
據悉,《濟寧好“運”來》運河文化口袋書是繼《濟寧,甏是味兒》《曲阜,一見“儒”故》文化口袋書之後濟寧市與中國山東網合作出版的又一外宣力作。大運河貫通南北、聯通古今,促進了流域內儒家文化精髓與南北城市文明的極大融合,推進了中華文化的融合創新,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長廊,蘊含著中華民族悠遠綿長的文化基因,展現出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的巨大文化價值。編撰文獻,正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文化基因,激發文化發展活力,進一步提升和延伸運河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