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長江與運河交匯 擘畫美麗江蘇新畫卷

發佈時間: 2022-08-17 16:48:17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8月16日上午,“奮進新江蘇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文化強省建設專場上,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資源的省份,江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全面謀劃、全力推進各方面工作,用實幹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一橫一縱,

融匯秀美環境繁榮文化

滾滾東流的長江、貫穿南北的運河,一橫一縱,在江蘇大地上相交融匯,共同孕育出江蘇的錦繡繁華。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勇表示,作為大運河、長江兩大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正努力打造線性文化遺産保護的典型範例、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重要地標、文化引領區域發展的示範基地、人河相親城河共融的美麗家園、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

高位統籌、規劃先行是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鮮明特徵。梁勇介紹説,近年來,江蘇成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大運河文化帶重點建設任務納入省高品質發展考核體系。

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江蘇制定了“1+1+6+11”規劃體系,23個核心展示園、26條集中展示帶、153個特色展示點形成空間展示體系。江蘇首創的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以及“三種空間形態”,得到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辦公室高度肯定並全面推廣。江蘇省委宣傳部直接牽頭編制的文化價值闡釋弘揚規劃是全國首部運河學研究規劃,也是首部文化價值闡發規劃。

經過系統保護,運河風貌全面提升。在文化遺産保護上,江蘇建立省級大運河文化遺産監測管理平臺,建成大運河江蘇段水文化遺産數據庫。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江蘇實施“一河一策”行動計劃,常態化開展遙感監測,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清水廊道、江淮生態大走廊等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優秀文化、優良生態和優美環境的有機統一。

協調推進,

保護規劃藍圖已有初稿

長江江蘇段全長433公里,岸線總長1169.9公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2022年1月3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作為重點建設區,江蘇段將於2025年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屆時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將成為江蘇文化建設高品質的鮮明標識和閃亮名片。

梁勇介紹,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明確“以沿江縣(市、區)為核心區,沿江8個設區市除核心區外的區域為拓展區,其他5個設區市為輻射區”的建設範圍,提出文化遺産保護等八大工程、20項重點任務。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已形成初稿,初步考慮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四沿”聯動,與長江幹流、支流共同塑造“一主七支”長江文化空間格局。同步謀劃論證重大項目,初步摸排5個國家級重大項目和145個省級重點項目。

此外,推進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程,開展沿線文物和非遺資源專項調查、工業遺産普查,進一步健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保護制度,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情教育基地。

江蘇還將整合研究力量組建高端智庫,籌備以“揭榜挂帥”形式發佈研究課題,圍繞新發展理念在江蘇的生動實踐,長江與運河、太湖、海洋在文化上共濟互融的關係,長江江蘇段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等課題組織深入研究。

傳承創新,

讓千年文脈煥發時代光彩

推進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近年來,江蘇各地加大對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創新傳承模式,讓千年曆史文脈煥發時代光彩。

“以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為核心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保護和展示金陵文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南京市副市長黎輝介紹,目前南京正在加快“博物館之城”建設,重點建設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新館、南京市博物總館新館等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推動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

“近年來,江蘇實施運河文脈整理研究工程,編撰推出首部中國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精心打造歌劇電影《運之河》等文藝精品,廣泛開展‘新年大運河健步走’等群眾性活動,生動講述中國大運河故事。”梁勇説。

“讓運河文化標識更加彰顯。”江蘇省文旅廳副廳長常勝梅表示,江蘇編制出臺了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兩個省級專項規劃,依託江河湖海構建“兩廊兩帶兩區”文旅空間佈局,明確把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産旅遊廊道作為美麗中軸,助力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運河沿線八省(市)藝術家歷時2年創作完成長135米、高3米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這被譽為當代‘清明上河圖’。”

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揚州151公里河道、10個遺産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大運河沿線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城市。揚州市副市長劉流介紹説,“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一年來,網路預約持續火爆、參觀人數突破百萬。前不久揚州還推出‘運河十二景’,評選活動吸引了36萬多人次踴躍投票,5萬多名熱心網友獻計獻策。”

劉流説,目前大運河鹽商文化展示館、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已建成開放,隋煬帝墓遺址公園將於今年年底建成開放。連續多年舉辦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於今年上升為國家級論壇,揚州國際文旅名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正在持續提升。


推薦閱讀
濟寧“入局”:運河中涌動的新興力量 到2025年,預計全市逐步實現以物流貿易為引領,全面打造出涵蓋港口運營、船舶運輸、港航工程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金融、新能源船舶和集裝箱製造、智慧物流資訊服務、綜合物流等八大業務的現代港航物流全産業鏈,建設億噸大港,發展億噸物流,培育千億産業,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江北大宗貨物交易中心”,3-5年建成立足濟寧、領航運河、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千億級物産集團。通過打造集裝箱多式聯運工程,二期10個泊位及鐵路專用線全部投入運營後,可實現年吞吐量集裝箱80萬標箱,件雜貨100萬噸能力,年吞吐量超2000萬噸,將成為江北內河第一家實現岸橋無人化、運輸電動化、場橋自動化的港口。僅在濟寧市,今年以來,依託4大重點港口,規劃建設了龍拱港智慧化集裝箱碼頭項目、港航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港航運輸裝備和集裝箱製造基地、梁山港金屬材料加工基地等近10個項目。
長江與運河交匯 擘畫美麗江蘇新畫卷 此外,推進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程,開展沿線文物和非遺資源專項調查、工業遺産普查,進一步健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保護制度,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情教育基地。傳承創新,讓千年文脈煥發時代光彩推進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近年來,江蘇各地加大對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創新傳承模式,讓千年曆史文脈煥發時代光彩。”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揚州151公里河道、10個遺産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大運河沿線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城市。
北京大運河考古的新發現 孫動表示,近年來的路縣故城遺址考古,首次明確了北京地區漢代城市手工業遺存的遺跡組合,也是北京地區兩漢時期手工業遺存的首次大規模發現。“在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及其周邊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員清理出一定數量的東漢時期的木、竹簡牘,這在北京地區漢代遺址考古中屬於首次發現。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區潞城鎮開展了大規模考古工作,勘探122萬平方米,發掘4萬餘平方米,發現漢代路縣故城城址及其周邊的墓葬群,清理古代墓葬1146座,出土各類文物萬餘件(套),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全部封頂!大運河滄州段“繁華不夜城”呼之欲出! 這個佔地274畝、總建築面積達4.6萬平方米的街區,涵蓋了南川樓、朗吟樓、核心休閒區南川園,以及46個明清合院風格和民居簡約風格的院落,並保留了大運河小劇場、麵粉廠、給水所等老建築,將打造“一核、五街、三節點”(“一核”即南川園,“五街”即南川老街、濱河雅趣休閒街、濱湖時尚酒吧街、滄州食坊街、特色小吃街,“三節點”即南川樓、朗吟樓、給水所公園)的空間佈局,成為運河畔兼具商業繁華和文化底蘊的街區。據中冶天工南川樓文化街區項目技術品質部副部長王圓夢介紹,整個街區46個院落已全部完成主體封頂,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以及裝飾裝修、屋面瓦施工等。目前,這裡正在進行改造升級,在周邊進行綠化等景觀建設,使其成為一個既可遊覽歷史遺跡、也可休閒娛樂的小型公園。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