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

發佈時間: 2022-08-08 16:50:04 | 來源: 北青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8月8日下午,“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高峰論壇”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活力匯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作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力抓手,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指導,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論壇以“運河連接你我文化點亮世界”為主題。

北青報記者從論壇了解到,依託大運河沿線的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北京市通州區正在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北至源頭島、南至武窯橋,景區面積約7.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河道長約12.1公里。

通州區副區長楊磊介紹説,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是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力抓手。通州區自2018年正式啟動景區創建,通過各方努力,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景區創建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決勝階段。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表示,北京市文物局將繼續貫徹落實《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下做好大運河相關摺子工程和重點任務實施,助力提升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國家5A級景區的歷史文化底蘊。

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産業協會副會長范周,中規院文旅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博士周建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公共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林等專家,為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建設建言獻策。英國知名漢學家、歷史學家、作家,英中了解協會(SACU)副會長吳芳思(Frances Wood)通過視頻演講的方式,為大家分享了大運河在國際運河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推薦閱讀
運河畔建起“城市綠肺” 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地標 作為“五位一體”環境管控策略的一部分,北投集團還科學佈置了“上天入地”的監測網路,建立了空氣-土壤氣-地下水-生態環境的多介質監測體系,動態評估風險管控與生態恢復效果。走進北京通州大運河南岸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原東方化工廠、東亞鋁業等老工業遺痕跡漸漸淡去,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靚麗的生態風景線。北京北投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事業部主管王雅妮表示,北投集團以原廠老工業遺址的生態修復為核心,設立生態保育核。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 北青報記者從論壇了解到,依託大運河沿線的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北京市通州區正在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北至源頭島、南至武窯橋,景區面積約7.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河道長約12.1公里。通州區副區長楊磊介紹説,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是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力抓手。北青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作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力抓手,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千年大運河·文脈頌中華”北京站公益直播成功舉辦 談起數字化智慧化時代如何讓大運河文化“活”在當下,“火”在當下,並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宣傳和推廣大運河文化時,卜希霆認為,消弭“過去式”大運河文化傳承和與當下年輕人的文化代溝、代際差異,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大運河文化挖掘與“遺産修復”,重塑大運河文化,營造大運河文化IP,通過文旅文創、沉浸式體驗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與業態,做好大運河文化的時代轉譯與時尚傳承,賦予大運河文化以年輕的面孔與時尚的表達。這樣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共同參與大運河的文化探源工程,增強大運河文化認同、挖掘大運河文化細節,體察大運河文化溫度,從而實現大運河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身處在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的大運河文化中,高曉攀表示,“大運河文化推廣官”這個新身份讓他深感責任與動力,他呼籲青年人時刻保持學習和進取的好習慣,更多地了解、保護和傳承諸如大運河文化等非物質遺産文化,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不息。
推動治理大運河水環境 一年啃下三塊“硬骨頭” 依託環太湖流域、大運河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專班快速將排查發現的企業排污、養殖排污、碼頭揚塵等問題線索分別移送浙江、上海等地檢察機關,推動大運河全流域治理。2021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在蘇州市吳江區發現4條大運河水環境問題公益訴訟線索,隨後將線索層轉蘇州檢察機關辦理。針對4條水環境問題線索,江蘇省蘇州市檢察機關採用一體化辦案模式,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船)等技術手段查明污染原因,啟動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加強與政府聯動、跨區劃協作,堅持生態修復與長效監管並行,以能動履職有效推動大運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