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推動治理大運河水環境 一年啃下三塊“硬骨頭”

發佈時間: 2022-08-04 16:53:43 | 來源: 檢察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長三角生態環境保護事關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針對4條水環境問題線索,江蘇省蘇州市檢察機關採用一體化辦案模式,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船)等技術手段查明污染原因,啟動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加強與政府聯動、跨區劃協作,堅持生態修復與長效監管並行,以能動履職有效推動大運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近日,蘇州檢察機關督促保護大運河、太浦河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入選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四批)。

一年啃下三塊“硬骨頭”

公益訴訟推動

大運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神器”派上大用場

“水體懸浮物濃度越高,衛星圖成像顏色越深。這是2020年10月的衛星遙感圖,這塊水域呈現出紅色,懸浮物高度密集。現在我身後的這片水域則是碧波盪漾,風景秀美……”7月19日,在第四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上,蘇州市檢察院檢察資訊技術部副主任李雅婷通過視頻連線,從容地向全國同行展示現代科技手段在辦案中的應用。

事實上,接到線索時,大家遠沒有這麼從容。2021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在蘇州市吳江區發現4條大運河水環境問題公益訴訟線索,隨後將線索層轉蘇州檢察機關辦理。這4條線索直指水體懸浮物濃度偏高,分別涉及汾湖灣318國道南、京杭大運河北段等水域,因區劃管轄、協作不暢等問題未得到全面有效解決。

由於問題線索跨區域多、涉及面廣、成因複雜,檢察機關採用了“最高檢高位指導、省檢察院中位支撐、市級院一線指揮、基層院屬地推進”的一體化辦案模式,上下四級院聯動。很快,12人的專班搭起來了,4個調查組建起來了,4條涉水線索的調查得以高效推進。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辦案人員赴現場調查並指導工作。

情況不明,調查先行。衛星圖上的紅色區域到底是怎麼回事?以汾湖灣線索為例,蘇州檢察機關針對汾湖灣懸浮物濃度最高的區域進行專項檢查,發現沿岸有很多碼頭和混凝土攪拌、洗砂作業企業,存在較大的環境污染隱患。

“泥漿水直排可能是導致水體懸浮物濃度高的原因,但是否存在其他污染源,懸浮物是哪來的,初步踏勘時這些問題尚不明晰。”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勇回顧調查歷程時,講起了在文章開頭視頻連線時展示的公益訴訟快速檢測車、無人機(船)、水下機器人等多項設備,“它們都實實在在被用來調查取證和分析”。

公益訴訟巡迴工作站是一輛由警車改裝的“快速檢測車”。無人機到河湖中央取水,檢測車後備箱中裝載的水質快速檢測儀在現場檢測水質的pH值、溶解氧等常規指標,無人機取到的水還被送回實驗室開展其他指標的進一步檢測。兩次檢測指標均在正常範圍,“排除了其他污染的可能。”李雅婷説。

“水體沒問題,水底有問題嗎?”技術人員隨即用無人船勘驗水下地貌。這些應用“電子河長”系統的無人船,搭載聲吶設備行駛在水下,很快就發現該河段存在淺灘,河底泥沙被行駛船舶攪動,可能導致水體懸浮物濃度偏高。

偵查實驗是驗證結果的利器。專班專門安排執法船模擬貨船行駛場景,證明船舶頻繁往來會攪動底泥釋放顆粒物,造成懸浮物濃度偏高。

此外,蘇州檢察機關還運用公益訴訟快速檢測技術,對同裏鎮邱舍工業區附近、大運河吳江區段北側、大運河八坼段等問題水域進行水質檢測,發現總磷、化學需氧量等部分指標超過標準限值。

“除了利用無人機航拍線索區域,我們還引入‘水下機器人’,這個鑽管道能手可以深入河道查看管道是否有破損,雨水管、污水管有無混接,並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管道流向進行調查,確認其是否違規接入污水管網連通河道。”李勇表示,通過多渠道調查,檢察機關共發現碼頭“散亂污”、渣土偷倒、違法建築等問題50多個。

檢察調查初見成效,專家論證不能少。專班通過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商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專家出具論證意見。論證意見認為,問題線索水域懸浮物濃度偏高具有共性原因,包括通航攪動底泥釋放顆粒物、沿岸砂石企業碼頭泥漿水入河、沿岸生産或生活廢水直排等。

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一綱舉而萬目張。蘇州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綜合運用磋商、檢察建議、訴前圓桌會議等方式,與屬地政府專班、行政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現場推進會、案情分析會、工作協調會等20余次,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職。“多部門聚力方能破解‘九龍治水’的局面,共同核查線索、整改問題。”李勇介紹,今年上半年,蘇州市檢察院召開的法律監督工作推進會邀請到眾多相關單位“一把手”到場,“對合力破題的助力非常大”。

蘇州市吳江區檢察院聯合交通、環保等部門對轄區內碼頭運營規範情況開展調查。

吳江區檢察院紮在一線解決問題,向相關鄉鎮、街道制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8份,推動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務、自然資源等部門對河道沿岸55家企業開展執法檢查。

“對相關企業逐個建檔,分類制定整改措施,確保依法依規疏堵結合。”吳江區檢察院檢察長杜建偉對問題企業的整治也給出了有效建議,“主要分為關停取締和整治提升兩大類,具體採用哪種方式,要根據企業審批手續、污染程度、産業政策等因素綜合考量,避免‘一刀切’。”

目前吳江區涉案的55家企業現場環境整治工作已基本結束,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26家,整治提升29家。此外,還拆除了21家企業違法建築13.64萬平方米,補辦企業環評手續和涉水許可證17家,改造提升標準化碼頭10個,修復市政管網10處。

蘇州檢察機關工作專班多次對問題企業開展現場調查,跟進整改情況。

涉案水域修復過程中,專班又發現了一塊“飛地”。衛星圖顯示,大運河吳江區與吳中區交界沿岸有56畝被吳江行政區圍裹的地塊,存在碼頭違建、排污等問題。經核查,碼頭是吳江區企業,但該地塊並沒有任何地籍資訊,此前18年一直由吳中區某村行使土地使用權。吳中區不了解情況,吳江區無管理許可權,地塊成為了“監管死角”。

地籍管理或許會有“飛地死角”,公益保護卻沒有“法外之地”。為此,蘇州市檢察院指定吳中區檢察院對“飛地”問題開展監督。

“與其他‘飛地’不同,這一地塊係近年來由魚塘改建而來,無確權登記和權屬證書,長期缺乏監管。”吳中區檢察院檢察長張崢嶸介紹,該院向屬地街道和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水務等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4份,推動“飛地”上違建排污企業全部停産整改,督促有關部門啟動地塊確權以及規劃利用事項。

生態環境部門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最高檢衛星遙感監測的4處水域懸浮物濃度日均值整體呈下降趨勢,均已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六地檢察院“雲端”發力

水,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紐帶。問題區域太浦河、京杭大運河等航運發達、碼頭密布,是連通江蘇、上海、浙江三省市的重要水線,上游水體懸浮物濃度過高可能會影響到下游水質。

長三角一體同步保護的前提是上下游水質一體化。“環境部門開展了上下游聯合水質檢測,在問題線索涉及水域佈置了多個監測點,能夠共用實時數據、統一監管標準,便於一體化綜合治理。”蘇州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李躍介紹。

依託環太湖流域、大運河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專班快速將排查發現的企業排污、養殖排污、碼頭揚塵等問題線索分別移送浙江、上海等地檢察機關,推動大運河全流域治理。專班還第一時間召開吳江區、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嘉善縣等六地檢察院視頻會議,交流經驗意見,持續跟進線索辦理進展情況。

蘇州市吳江區、上海市青浦區等六地檢察院線上研討跨區域水環境問題線索。

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經調取水質監測數據,發現太浦河等水體水質總體上不錯,反映上游吳江區整治效果良好,但同步也發現蘇州和上海交界附近的淀山湖急水港沿岸存在碼頭堆場露天作業、廢水排放、養殖排污等污染情形。該院與吳江區、嘉善縣等地檢察機關多次視頻連線,研商共治方案,推動三地主管單位通過聯合巡航調度,全面排查沿線生態環境問題,發現、處置問題隱患21處,實現“1+1+1>3”的辦案效果。

長三角一體化檢察協同機制的效用,也在大運河全流域治理中被不斷放大。據了解,嘉善縣、青浦區等地檢察機關共發出檢察建議14份,推動涉飲用水水源保護、偷排污水、岸線堆放垃圾等問題整改。

跨區域協同治理不僅體現在整治污染源頭,還在於修復受損害的生態環境。2021年8月,吳江區檢察院對4家污染企業進行民事公益訴訟立案。為解決上下游、左右岸生態損害賠償標準不統一問題,特地邀請青浦區、嘉善縣兩地檢察院聽證員赴吳江區參與集中公開聽證。

兩地聽證員一致認可4家問題企業通過訴前全額支付損害賠償款和實行替代性修復等方式保護公益,共督促3家企業支付損害賠償金3萬餘元,1家企業通過增殖放流放生魚苗5000余尾,對環境實施了替代性修復。

推動治理實現“多贏”

辦理一案、治理一片。在整治4條線索所反映問題的基礎上,蘇州檢察機關能動履職,著力發現並解決一些深層次問題,助推社會綜合治理。

“在前期調查中我們發現,涉案水域碼頭多為‘生産+運輸’複合型經營模式,管理不規範易造成揚塵污染、泥沙入河,相關行政機關存在職能交叉,未形成有效監管合力。”杜建偉説。

為此,檢察機關形成碼頭標準化建設調研報告,督促屬地政府在兼顧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時,開展碼頭標準化改造專項行動,並在碼頭項目審批、港口經營許可、混凝土攪拌資質核發、排水許可等方面強化監管。杜建偉介紹,經過整治,太浦河沿線的碼頭數量已壓降50%,大量船舶長期無序停泊現象已消除。

此外,蘇州檢察機關還推動屬地政府針對運泥船非法傾倒、河道清淤、兩岸違建等問題深化專項治理,在督促某木材公司拆除8000平方米違法建築的同時,幫助企業整體搬遷及轉型升級,助力汾湖打造長三角“水鄉客廳”;在某問題砂場取締拆除後,推動建設健身生態公園……實現保護生態環境、服務民生需求、保障地方經濟發展的“多贏”。

吳江區政協委員沈建中表示,檢察機關緊緊圍繞大運河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聚焦監督重點,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檢察機關這一系列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天更藍、水更清、岸更綠、環境更優美。”

“在為期一年的辦案中,我們啃下了技術調查難、集中治理難、異地協作難這三塊難啃的‘骨頭’,用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結合的檢察履職模式,還這片水域碧波浩渺。”蘇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軍表示,“下一步,蘇州檢察機關將持續護航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比翼齊飛,以檢察機關能動、精準、高效的履職,不斷為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法治化作出蘇州探索,貢獻檢察力量。”


推薦閱讀
“千年大運河·文脈頌中華”北京站公益直播成功舉辦 談起數字化智慧化時代如何讓大運河文化“活”在當下,“火”在當下,並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宣傳和推廣大運河文化時,卜希霆認為,消弭“過去式”大運河文化傳承和與當下年輕人的文化代溝、代際差異,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大運河文化挖掘與“遺産修復”,重塑大運河文化,營造大運河文化IP,通過文旅文創、沉浸式體驗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與業態,做好大運河文化的時代轉譯與時尚傳承,賦予大運河文化以年輕的面孔與時尚的表達。這樣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共同參與大運河的文化探源工程,增強大運河文化認同、挖掘大運河文化細節,體察大運河文化溫度,從而實現大運河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身處在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的大運河文化中,高曉攀表示,“大運河文化推廣官”這個新身份讓他深感責任與動力,他呼籲青年人時刻保持學習和進取的好習慣,更多地了解、保護和傳承諸如大運河文化等非物質遺産文化,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不息。
推動治理大運河水環境 一年啃下三塊“硬骨頭” 依託環太湖流域、大運河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專班快速將排查發現的企業排污、養殖排污、碼頭揚塵等問題線索分別移送浙江、上海等地檢察機關,推動大運河全流域治理。2021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在蘇州市吳江區發現4條大運河水環境問題公益訴訟線索,隨後將線索層轉蘇州檢察機關辦理。針對4條水環境問題線索,江蘇省蘇州市檢察機關採用一體化辦案模式,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船)等技術手段查明污染原因,啟動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加強與政府聯動、跨區劃協作,堅持生態修復與長效監管並行,以能動履職有效推動大運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京杭大運河張家灣遺址本月起修繕 預計10月底竣工 其中,張家灣城墻遺址包括南城墻西段遺址、南城門及南城墻東段遺址。為了保護大運河張家灣遺址和通運橋的重點文物,將其打造成為大運河景觀帶旁的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張家灣城墻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性修繕工程將於本月中旬開工,預計10月31日竣工。張家灣遺址修繕項目管理人員胡穎介紹,張家灣城墻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性修繕工程包括城墻遺址和通運橋兩部分,總面積超1000平方米。
首都博物館面向全球徵集文物展品 記者日前從首都博物館獲悉,首都博物館本館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即日起面向全球徵集文物展品,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向公眾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北京故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