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主題講座在京召開 六城六館聯動 打開塵封運河記憶

發佈時間: 2022-08-02 16:47:0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兩千多年來,大運河跨越了時空與距離,在時間的長廊上流淌至今,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印記。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值此大運河申遺成功八週年之際,為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于2022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著名文化學者“趙珩”老師主講,為期三天的“穿越時空遇見大運河”系列講座在北京網紅閱讀空間打卡地——首都圖書館“春明簃”拉開帷幕。

“春明”是古人對北京的雅稱,“春明簃”是北京著名的現代書齋,是北京論壇交流、大咖直播等重要文化活動的舉辦地。本次活動北京線下場在春明簃舉辦,同時邀請大運河流經6個城市的6家圖書館參加,包括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圖書館,天津市新梅江文體中心圖書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圖書館,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圖書館,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市民文化中心(東區)文圖兩館。在運河流經的城市間組織工作人員和本地讀者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共同“漫遊”大運河沿岸,和趙珩老師一起感悟舊時風物、人文掌故,打開塵封的運河記憶。

本次活動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中華文化促進會美食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海澱區圖書館(北館)主辦,北京萬水電子信息有限公司、春明簃閱讀空間、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大運河源頭文化專業委員會、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承辦。

活動當天,親臨現場的有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李中鋒;北京市黨史地方誌辦公室原副主任譚烈飛;北京燕山出版社社長夏艷;中華文化促進會美食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宋躍;六座圖書館運營方負責人,艾迪訊電子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潔;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萬水分社社長楊慶川;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北京史地民俗學會西山文化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邵國璽;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學術委員、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會理事張文大;北京市海澱區圖書館(北館)執行館長胡越;科德學院圖書館原館長譚迺立;科普作家、資深圖書策劃人汪敏。


著名文化學者趙珩老師

海澱區圖書館(北館)、萬水圖文、春明書坊、中華文化促進會美食工作委員會、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同步直播,活動第一天就吸引了50萬名觀眾雲端觀看。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時至今日,運河兩岸依然是我國經濟、文化和旅遊的重要區域。除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還有在運河發展中演變而來的運河文化,包括詩詞、曲藝、戲劇、文學、舞蹈、民間藝術等相當多的文化遺産。

趙珩老師從“大運河歷史與形成、沿岸飲食文化和沉澱的文化與藝術”三個角度,以時間和空間兩個跨度,全方位、立體化為廣大讀者娓娓道來運河的千年故事。從大運河在春秋戰國時期“邗溝”的軍事作用開始,到漢的漕渠、隋唐、宋代、元代、明清等各時期發展,結合歷史事件及重要典故,在傳承和發展中講述大運河對國家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

趙珩老師還重點講述了大運河京津段、河北段、山東段、江蘇段、杭嘉湖段5個重點區域。大運河與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的關係。趙老師在講述中將京味文化、齊魯文化、江淮文化、蘇杭文化做了重點闡述,並對運河上的漕運鹽利、貿易商業、市井生活、自然生態、人文特色、藝術生活、飲食起居,帶領現場及雲端觀眾,穿越時空,回看感悟千年運河文化的魅力!



為加強運河沿線城市之間多方聯動,參與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每場講座都設置了隔空對話和互動環節,邀請分佈在津、蘇、浙、魯等地6家運河沿線圖書館工作人員和讀者,通過雲端互動的形式與趙珩老師進行線上交流。

各地圖書館工作人員和讀者積極向趙珩老師提問,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圖書館工作人員説,無錫作為大運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在運河的孕育下,形成了“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奇景,作為文化宣傳陣地的圖書館,在打造文脈賡續的人文運河時,如何做好運河文化推廣和傳播?

趙珩老師建議無錫要充分發揮“大運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這一特色,推廣好無錫運河段人文景觀、文化底蘊和特色,保護好、發揚好本地文化資源,把無錫運河文化品牌建設的更好。

提問現場氣氛熱烈,大家求知若渴,趙珩老師耐心解答所提問題,並根據其所在運河流域展開詳細講解。




各地讀者與趙珩老師隔空互動

在三天活動中,雲端及現場讀者沉浸在趙老師所描繪的千年運河文化畫卷中意猶未盡,紛紛表示希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在學習中收穫知識和感悟!

本次系列講座不僅是一次運河文化的饕餮盛宴,同時也是圖書館之間、城市之間加強讀者與讀者交流、圖書館與圖書館交流,共同保護、傳承、發揚運河文化的一次重要實踐。

據悉,本次六家圖書館的運營方艾迪訊公司後期還會組織各地運河流經圖書館開展精品運河主題活動,進一步傳承好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


推薦閱讀
一體化推進長江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保障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資金。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應重點打造可觀可體驗的特色遊覽線路。傳統利用區延續傳統文化空間,建設長江與大運河宜居家園,修復與長江、大運河緊密聯繫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並適度文旅開發。
聚焦大運河新時代巨變《運河邊的人們》央視開播 談到角色,王雷表示路長河是運河邊長大的運河兒女,也是有著崇高理想信念的共産黨員,“通過塑造路長河,希望讓更多人關注大運河的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導演潘鏡丞説,該劇首次將視角立足當下,以東江市的大運河治理和保護為敘事線索,通過大運河的治理、繁榮、發展,多維度展現了一副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新時代畫卷。中國大運河跨越六省二市,長達1700公里,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長河中展現巨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全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滄召開 會上,省文旅廳等8個省直單位和“五市一區”彙報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及下步打算。省發改委副主任賈樂堂表示,大運河沿線各地要堅持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會後,參會人員到吳橋雜技學校、東光謝家壩遺址、滄縣捷地減河閘、市區南川古渡、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等地參觀考察。
古運河主題攝影作品展在鎮江市文化館舉辦 帶著孩子前來觀看展覽的市民林女士説,王老師的這些作品,能大大激發孩子們對運河文化的熱愛和保護鎮江運河的熱情,弘揚和傳承大運河文化精神,我們都為自己生活在具有這樣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擔任江蘇省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鎮江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的王念約老師向記者介紹,光影自然,煙火人間,日升月落,運河無言,鎮江古運河穿城而過,猶如青青的玉帶鑲嵌在古城鎮江。本次展覽由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鎮江市文化館、鎮江市攝影家協會承辦。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