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濟寧站活動成功舉辦

發佈時間: 2022-06-09 15:57:4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微湖煙波極目收,鐵塔聲遠壯濟州。南池水暖鯽鯉肥,運河浪長飛鸕鷗。浣筆泉幽讀論語,太白風清月如鉤。”濟寧,這個位於魯西南腹地的運河古城擁有5000年文明史,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2022年6月3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濟寧站活動在運河河畔的運河書屋宣阜巷館舉行。這也標誌著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發起的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35城接力活動正式抵達濟寧。本站活動由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聯合舉辦,濟寧市圖書館、任城區圖書館和運河書屋宣阜巷館承辦。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調研員張康、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工作室主任楊義堂、市圖書館館長紀文傑、任城區圖書館館長渠雅雯以及濟寧市本地的文史愛好者、運河文化愛好者30余人參加活動,逾15萬人次觀看了網路直播。

運河河畔,共讀大運河

大運河是濟寧的母親河,自老城穿城而過,流經微山、魚臺、太白湖、任城、汶上、梁山等六個縣區。“閱讀大運河”特別邀請知名作家楊義堂為大家講解濟寧與大運河的故事。楊義堂先生曾擔任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對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做出了努力,其長篇歷史小説《大運河》,用30萬字講述了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獲得山東省委宣傳部文藝精品工程獎。活動中,楊義堂先生從歷史以及文化的角度,詳細講述了濟寧與大運河的歷史淵源以及濟寧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他以大運河為主題的長篇傳記文學新作《河道總督》已經完稿,正在修改和籌備出版中。

著名歌唱家王建華及聲樂團現場演唱《運河長》等運河歌曲,市朗誦協會會長方明愛、副秘書長夢野共同誦讀經典運河篇章,帶領現場嘉賓及讀者在優美的詩文誦讀、音樂欣賞中一起品味運河文化、傳承運河文化。

大運河長卷書畫展示

活動現場展示了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李富榮和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豐偉共同創作的“閱讀大運河長卷書畫”,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本地運河文化的認知,喚起了大家閱讀運河、了解運河、保護運河的熱情。

為持續發掘大運河文化資源,繼續培育本地大運河閱讀推廣志願者隊伍,打造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的群眾基礎,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調研員張康向運河書屋宣阜巷館頒發大運河閱讀基地牌匾,楊義堂、方明愛、李富榮被評為“大運河閱讀推廣人”,市圖書館館長紀文傑向代表楊義堂先生頒發了“大運河閱讀推廣人”聘書。

行走大運河

書是知識的源泉,閱讀可以怡情廣智,行路可以博學多聞。在閱讀中提升自我,一本好書可以給你帶來無限的財富;在行走中鍛鍊身心,一段大運河的閱讀行走可以留下獨特的人生記憶。與會嘉賓、讀者走出書屋,一起徜徉在運河河畔,感受運河魅力。

近年來,為持續推進全民閱讀,濟寧市圖書館堅持“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初心使命,精心打造集講座沙龍、尼山書院、閱讀分享、公益展覽、徵集展示、閱讀競技、館外服務等內容為一體的全民閱讀新矩陣。整合多方資源,策劃推出“名家講堂”等高端文化公益類講座,持續開展尼山書院、圖書流動服務等全民閱讀活動,調動廣大群眾閱讀的積極性,進一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推薦閱讀
杭州大城北將添新地標 蘇杭“天堂”串珠成鏈 五個項目列入了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清單: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等。從中央景觀大道到濱水公共空間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根據規劃,還有一條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將無縫串聯杭鋼舊址公園、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等文化地標。從工業基地到公園、博物院杭鋼舊址公園一期項目計劃于2023年年底竣工並試運營,高爐、焦爐等工業遺存將被改造成融合城市客廳、運河與工業文化展示與體驗、産業辦公、會議空間、體育藝術等複合功能的公共服務中心,以及筒倉酒店、工業特色餐廳等。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濟寧站活動成功舉辦 為持續發掘大運河文化資源,繼續培育本地大運河閱讀推廣志願者隊伍,打造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的群眾基礎,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調研員張康向運河書屋宣阜巷館頒發大運河閱讀基地牌匾,楊義堂、方明愛、李富榮被評為“大運河閱讀推廣人”,市圖書館館長紀文傑向代表楊義堂先生頒發了“大運河閱讀推廣人”聘書。本站活動由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聯合舉辦,濟寧市圖書館、任城區圖書館和運河書屋宣阜巷館承辦。2022年6月3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濟寧站活動在運河河畔的運河書屋宣阜巷館舉行。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遇見大美運河 共用精彩非遺 一河串百藝·大運河非遺旅遊嘉年華展會內容包括大運河沿線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展、“非遺+旅遊”融合典型案例展、“一河串百藝”非遺創新設計成果展等,並邀請《小雨説非遺》欄目主持人帶大家雲逛展,為市民遊客搭建了解非遺、共用非遺的“非遺+旅遊”融合場景,感受中華文脈傳承與活力,感受文化歷史與創新融合,感受拱墅非遺的八年實踐成果,共謀非遺旅遊産業發展,促進非遺高品質發展。活動切實推進非遺傳承保護與特色旅遊、文化産業深度融合,打造非遺旅遊新亮點,真正把大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産業優勢。首發杭州非遺數字藏品,共用非遺創新轉化新舉措。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的網際網路 認識大運河最好的方式是“走讀” 她發現孩子的教育與運河文化息息相關——倡導溝通、創新、連接。你不僅僅是一條河流,你,是代表中國精神的東方龍脈……”雲會小學的同學們,在圖書館、博物館尋找著大運河文化,翻開書本,在筆墨間仿佛看到了大運河的波瀾壯闊。5月31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抵達京杭大運河南端城市杭州。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