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遇見大美運河 共用精彩非遺

發佈時間: 2022-06-09 15:57:21 | 來源: 文旅中國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6月9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産的重要批示指示,用好運河這張“金名片”,使之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助力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示範區,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承辦,杭州市拱墅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執行承辦的2022中國大運河非遺旅遊大會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杭州(拱墅主場)系列活動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旨在全面展示大運河文化帶非遺保護成就,促進大運河文化帶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助力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激發非遺經濟活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助力加持。

啟動儀式現場

技藝展示

活動主要由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杭州市(拱墅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一河串百藝·大運河非遺旅遊嘉年華展會、應運而生——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非遺高品質發展論壇、大運河非遺花傘市集四部分組成。啟動儀式圍繞“遇見大美運河共用精彩非遺”主題,啟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杭州市系列活動,展現大運河沿線8省市風光,發佈大運河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創建區LOGO和文化標識,上線數字非遺展品。同時,在傳統工藝工作站拱墅站及運河廣場部分區域設置優秀非遺項目展演,展示大運河非遺風采。

一河串百藝·大運河非遺旅遊嘉年華展會內容包括大運河沿線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展、“非遺+旅遊”融合典型案例展、“一河串百藝”非遺創新設計成果展等,並邀請《小雨説非遺》欄目主持人帶大家雲逛展,為市民遊客搭建了解非遺、共用非遺的“非遺+旅遊”融合場景,感受中華文脈傳承與活力,感受文化歷史與創新融合,感受拱墅非遺的八年實踐成果,共謀非遺旅遊産業發展,促進非遺高品質發展。

應運而生——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非遺高品質發展論壇邀請政府領導、淘寶、新浪、專家、城市工作站、非遺手藝人、企業、設計師,圍繞傳統工藝工作站平臺功能發揮,立足文旅融合發展趨勢,分享城市工作站案例及成果經驗,共同研討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非遺高品質發展方式、路徑和方法。現場發佈“大運河杭州非遺發展宣言”,助力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推動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

大運河非遺花傘市集採用適合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消費模式,匯集大運河沿線100余家非遺商家淘寶店舖,精選超10000件非遺商品,以H5形式打造大運河非遺花傘市集,打造雲上非遺旅遊商店,激發非遺國潮的市場活力,促進文旅消費。商品包括大運河沿岸城市非遺産品、旅遊産品、設計文創國潮産品、大運河非遺手工課程包、優秀淘寶手藝人産品等,促進大運河非遺文旅消費。

    

大運河非遺花傘市集

非遺融入當下生活,四大活動展現運河新風采。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次活動聚焦百姓生活,促進産業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嘉年華展會將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非遺精粹和轉化成果以融合展的方式展出,以多元創新的展陳形式,彰顯大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多姿多彩,共用“非遺+旅遊”融合場景,共謀非遺旅遊産業發展。

非遺融入數字體驗,線上線下掀起運河新精彩。本次活動採用線上線下融合交互的模式開展,給市民和遊客帶來一場創新流動的非遺盛宴。活動聚合阿里巴巴、新浪微網志等電商和社交平臺,為非遺産品爭取流量投放和宣傳推廣。首發杭州非遺數字藏品,共用非遺創新轉化新舉措。搭建線上大運河非遺花傘市集,探索“平臺+數據”“電商+服務”“直播+帶貨”等多元模式,為非遺傳承人和相關機構搭建資訊共用、需求互通、促進合作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賦能大運河非遺資源全民知曉、社會共用、參與體驗。

非遺融入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激發消費新體驗。活動切實推進非遺傳承保護與特色旅遊、文化産業深度融合,打造非遺旅遊新亮點,真正把大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産業優勢。領略非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煥新活力,同時融合“千年南宋”文化特色,融入國潮及當代設計,凝練大運河文化標識,擦亮大運河非遺創新轉化的“杭州樣板”和“拱墅經驗”。

據悉,線下展覽將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持續展出至6月19日,大運河非遺花傘市集也將線上上持續至6月30日。

(圖片由杭州市拱墅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提供)


推薦閱讀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濟寧站活動成功舉辦 為持續發掘大運河文化資源,繼續培育本地大運河閱讀推廣志願者隊伍,打造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的群眾基礎,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調研員張康向運河書屋宣阜巷館頒發大運河閱讀基地牌匾,楊義堂、方明愛、李富榮被評為“大運河閱讀推廣人”,市圖書館館長紀文傑向代表楊義堂先生頒發了“大運河閱讀推廣人”聘書。本站活動由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聯合舉辦,濟寧市圖書館、任城區圖書館和運河書屋宣阜巷館承辦。2022年6月3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濟寧站活動在運河河畔的運河書屋宣阜巷館舉行。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遇見大美運河 共用精彩非遺 一河串百藝·大運河非遺旅遊嘉年華展會內容包括大運河沿線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展、“非遺+旅遊”融合典型案例展、“一河串百藝”非遺創新設計成果展等,並邀請《小雨説非遺》欄目主持人帶大家雲逛展,為市民遊客搭建了解非遺、共用非遺的“非遺+旅遊”融合場景,感受中華文脈傳承與活力,感受文化歷史與創新融合,感受拱墅非遺的八年實踐成果,共謀非遺旅遊産業發展,促進非遺高品質發展。活動切實推進非遺傳承保護與特色旅遊、文化産業深度融合,打造非遺旅遊新亮點,真正把大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産業優勢。首發杭州非遺數字藏品,共用非遺創新轉化新舉措。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的網際網路 認識大運河最好的方式是“走讀” 她發現孩子的教育與運河文化息息相關——倡導溝通、創新、連接。你不僅僅是一條河流,你,是代表中國精神的東方龍脈……”雲會小學的同學們,在圖書館、博物館尋找著大運河文化,翻開書本,在筆墨間仿佛看到了大運河的波瀾壯闊。5月31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大運河閱讀城市接力活動,抵達京杭大運河南端城市杭州。
把大運河的故事講得更精彩 不斷擦亮“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3張世界級名片,揚州持續向世界傳遞“古運河重生”的聲音,更多的文旅精品項目讓這座大運河原點城市的文化脈搏越來越強勁,龔宇和夥伴們要講述的運河故事也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博物館東邊的配套工程大運河非遺文化街區去年也已經開街,街區集非遺文化體驗、旅遊休閒、民宿餐飲于一體,能滿足遊客沉浸式體驗有滋有味的運河人家生活。”短短幾年,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的17位姑娘在向海內外遊客解讀運河文化、講述揚州故事中不斷提高、進步。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