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畔體驗傳統文化 感受“宋時四雅”千年魅力

發佈時間: 2021-11-17 17:03:52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文化復興

秋末冬初,運河區文化館聯合滄漢漢服社、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共同舉辦了《運河區秋下“宋時四雅”傳統文化體驗日》活動。此次活動是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九零後,零零後,一零後都能認識到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我們的文化自信。

韶華不負,佳期有信。在大運河畔滄州印象•大運河生態文化産業園內舉辦這樣一場漢服文化遊園展示體驗活動,讓我們更多的市民及遊客朋友們了解到我們的華夏文化,了解到我們中國古代還有這麼優秀的傳統文化,然後使他們在焚香、品茶、挂畫、插花、彈琴、騎馬等活動中體驗到宋人的文化。同時也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種子種在人們心中,讓我們的文化生根發芽。

宋時四雅

宋代文人的生活四雅:焚香、點茶、插花、挂畫,被宋人合稱為生活四藝(亦有稱“四事”者),是當時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藝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且充實內在涵養與修為。這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學與講究個人品味的生活態度極為一致,亦與當今的東方美學主流意識不謀而合。

張維富老師畫

一縷沉馥馨香,舒緩世俗煩憂。

攝影:楊洋

攝影:劉博

攝影:陳亮

一壺沉香好茶,款待遠方友人。

攝影:橡樹

攝影:李彤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鬚道士竹間棋。

攝影:劉博

一盆理念插花,品味百態人生。

本組攝影:李彤

一幅行雲流水字,富藏山水美景畫。

攝影:陳亮

攝影:陳亮

焚香重在“香”之美、

品茗重在“味”之美、

插花重在“色”之美、

挂畫則重在“境”之美。

南山有菊,于採其英。攝影:橡樹

在這秋末冬初時節,我們不妨跟隨南宋文人陸游的腳步,感受立冬時節小酌賞菊時的美好人生。

《今年立冬後菊方盛開小飲》

宋.陸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飲具酸寒手自攜。

野實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復如齏。

傳芳那解烹羊腳,破戒猶慚擘蟹臍。

一醉又驅黃犢出,冬晴正要飽耕犁。

詩人並沒有在詩中直接描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但菊花盛開帶來的喜悅,讓詩人暫時忘記了所有的憂愁,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動力。陸游寫的這首詩描寫了自己在冬季生活的一個場景,很細緻純樸,也很有畫面感,讓人在冬季感受到一絲溫暖與力量。

攝影:橡樹

秋末冬初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農曆九月俗稱菊月,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文人墨客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向來以他的高風亮節、堅貞挺拔為文人騷客所喜愛。盛放在百花凋敝、蕭瑟肅殺的晚秋,那一抹黃色,便是秋日裏最美的風景線。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本組攝影:橡樹

攝影:楊洋

滄州印象採摘金絲皇菊

金秋時節,秋菊盈園。這時,將秋菊做成美饌佳肴,一杯清酒,配著幾碟秋菊做成的小菜,淡淡的清香,幽幽的口感,在詩意瀰漫的秋季,時光是如此幽靜、淡雅,沁人心脾。

古書上説,秋菊可以和糯米、酒曲一起做成菊花酒,此酒又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之效。

秋菊和粳米可以做成菊花粥,吃起來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煩。

秋菊泡出來的菊花茶,氣味芳香,可生津、祛風、養目、解酒。

園區還將菊花做成了美味的菊花包子,工作人員品嘗後都説非常美味!

菊花包子

攝影:李冠赫

點擊視頻,跟隨文化館鏡頭一起學做美味菊花餅↓↓

本次活動,大家聞香、撫琴、品茶、插花,參觀運河博物館、一方馬術館、自然科學館等,每個人都體驗了非常多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項目,了解了千年前的宋代歷史文化,在滄州印象留下了非常多美好的回憶。

本組攝影:楊洋

本組攝影:李彤

攝影:晨崽

攝影:晨崽

攝影:晨崽

攝影:晨崽

●來源/運河區文旅局


推薦閱讀
以大運河文化助力地域發展 自古以來,鹽城與大運河之間一直有著緊密的歷史淵源,在大運河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深深的鹽城印記。11月5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鹽城分院成立大會暨第三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鹽城舉行以大運河文化為引領推動沿運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目標。11月5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鹽城分院成立大會暨第三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鹽城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展開深入研討,共商沿運河區域如何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和思路。
大運河畔體驗傳統文化 感受“宋時四雅”千年魅力 菊花包子攝影:李冠赫點擊視頻,跟隨文化館鏡頭一起學做美味菊花餅↓↓本次活動,大家聞香、撫琴、品茶、插花,參觀運河博物館、一方馬術館、自然科學館等,每個人都體驗了非常多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項目,了解了千年前的宋代歷史文化,在滄州印象留下了非常多美好的回憶。攝影:橡樹在這秋末冬初時節,我們不妨跟隨南宋文人陸游的腳步,感受立冬時節小酌賞菊時的美好人生。本組攝影:橡樹攝影:楊洋滄州印象採摘金絲皇菊金秋時節,秋菊盈園。
翻開“書香任城” 感受運河記憶 有助於推進主城港區“公鐵水”多式聯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充分發揮濟州港通江達海、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節點和集聚作用,發展臨港産業、優化運輸結構,加快推進二期工程建設,構建全方位綜合物流服務體系,不斷打造現代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區。濟寧市任城區近年來緊緊圍繞國家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積極發揮大運河“頂端優勢”,以主城港區躍進溝作業區為依託,把實施濟州港項目作為完善主城港核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濟杭物流園、江北糧食物流園、鐵水聯運物流園、運河綜合保稅物流園項目建設。濟寧任城區委、區政府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運河書屋”建設,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圖書館、閱覽室”,將其列入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和黨史學習教育為民辦實事第一批任務清單。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平段)建設正式啟動 同時,《臨平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制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平段)建設正式啟動。02兩個節點完成大運河沿線兩節點,航行視線內房屋立面整治、文化展示廳建設等工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