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3件運河文化作品獲“繁星獎”金獎

發佈時間: 2021-11-12 16:55:59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劉達 陳兆帥 嚴松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第四屆蘇州市群眾文化“繁星獎”獲獎名單公佈。姑蘇區共選送了13個舞臺類原創作品,3件作品獲得金獎。其中,群舞《泊》獲得舞蹈類金獎最高分,評彈劇《人橋》和女聲獨唱《唱美江南》分別獲得了曲藝類和音樂類節目的金獎。

由滄浪街道選送的群舞《泊》以外地漁民一家三口的視角,再現了姑蘇城胥門碼頭的繁榮場景。此外,《泊》通過音樂、舞蹈、舞美燈光等形式,描述了大運河是一條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紐帶的內在精髓,更在舞蹈中突出了“運河是流動之河”的思想,展現出江南水鄉的意味。在刻畫作品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同時,《泊》再現了蘇式生活典範的具體物象,為各層次人群提供了解讀蘇式生活典範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千年大運河生生不息的魅力,傳頌著運河兩岸的繁榮生機。

由金閶街道和姑蘇區文化館共同創作的評彈劇《人橋》,以鐵鈴關戰鬥中的真實故事為背景,通過藝術加工創作,演繹大運河邊的百姓用身體搭建“人橋”,幫助解放軍戰士渡河的感人場景,生動展現了軍民魚水情深。為了嚴謹、深入地講述這段歷史故事,創作團隊在創作前期查閱了大量關於鐵鈴關的歷史文獻資料與新聞報道。《人橋》導演戴雲介紹,這部作品還突破評彈演員一坐到底的傳統表演形式,借鑒戲劇表演的手法,使作品既有舞臺話劇生動的表演形式,又不失評彈帶錶帶做帶唱的傳統表演方式,在舞臺上形成一種表現張力,在展現出解放軍指戰員雷厲風行的戰鬥力的同時,也傳達軍民同心共護蘇州的決心。

“一把青秧撒上天,落下山歌萬萬千。地當歌臺天當幕,白洋灣山歌,一唱就千年……”由白洋灣街道和姑蘇區文化館共同創作的音樂類金獎的作品《唱美江南》融入江南元素,增添山歌韻味,用民樂歌聲唱出江南的青山綠水美景,唱出吳地豐富物産,唱出當地百姓在白洋灣這片江南沃土上辛勤耕種、建設家鄉的自豪之情。創作人員譚亞新介紹,在歌曲創作過程中,他多次前往白洋灣進行實地調研,在傾聽了傳統白洋灣山歌后,迸發出靈感,結合江南文化、運河文化創作了歌詞。歌詞中有對山歌清脆高揚曲調的讚賞,也有輕快的小調展示山歌文化,民樂歌聲與白洋灣山歌“老歌新歌一起唱,唱不盡江南好風采”。

近年來,姑蘇區群文作品在國家級各類比賽展演中共獲獎17項,省級38項,前3屆市“繁星獎”斬獲122項金銀銅獎,獲獎數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以姑蘇非遺為題材創作的舞蹈《憶糖粥》《木刻春秋》《戤壁聽書》,更獲得了省“五星工程獎”舞蹈類節目“三連冠”。今年,姑蘇區積極籌劃創作運河三部曲,此次獲獎的群舞《泊》就是運河三部曲的第一部。接下來,姑蘇區將通過舉辦原創作品研討會、優秀作品展演等方式,大力扶持原創作品,培育一批優秀群文隊伍,夯實文化陣地建設,助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


推薦閱讀
開啟長江文化與大運河文化高品質建設新篇章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長江文化與大運河文化研究引向深入,2021年11月10日,由省社科聯和揚州大學共同主辦的江蘇青年智庫學者系列沙龍暨“長江文化與大運河文化建設高層論壇”在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江蘇揚州召開。10余位省內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代表共論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之道,共商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之策。2020年11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南通、揚州等地,並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對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運河為媒”搭建文化國際表達的“立交橋” 實現了課堂教育的“正面引導”與研學實踐的“情景體驗”,中外學生的“現場互動”與海外青年的“連線直播”,古代文化的“歷史追溯”與現代文明的“時代探究”相融合,讓運河載著“中國國情課”,成為最受留學生歡迎的實踐課堂。近年來,揚州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充分挖掘大運河中的育人元素,以“運河為媒”搭建思政教育國際化表達的“立交橋”,推動留學生在流動的運河中體驗中國社會,走企業、下農村、進社區,身體力行閱讀中國社會這部大書。學校聯合揚州市世界遺産保護管理辦公室(大運河遺産保護管理辦公室)與揚州大學中國鄉土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推出的“大運河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宿遷:運河港二期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11月11日,在宿遷市京杭運河樞紐港擴容提升二期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據了解,京杭運河樞紐港擴容提升工程總投資10億元,佔地1100畝,採取順岸挖入式建設11個2000噸級泊位,設計吞吐量385萬噸/年,岸線長度870米,預計2022年6月建成投用。宿遷港全面建成後,將成為“千里運河第一港”,未來將擁有2000噸泊位23個,集裝箱年吞吐量將達到18萬標箱,貨物年吞吐量將突破1000萬噸,成為京杭大運河沿線18個城市中第一大港、蘇北地區最大的對外開放水路口岸。
運河二通道有望明年亞運會前試通航 運河二通道為三級航道設計,可通過噸位更大的船隻,待其建成通航後,千噸級的船也可以經過八堡船閘進入錢塘江。建設中的京杭運河二通道有望在明年杭州亞運會前建成並試通航,杭州將多一條“大運河”,更多的貨船將通過運河二通道往來錢塘江,不再經過杭州城區內的京杭大運河。隨著杭甬運河全線通航、富春江船閘改擴建和錢塘江中上游航道的開發,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運量大幅度增加,來往航行的船隻越來越多,已難以滿足水路運輸需求。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