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香河唱響 “大運河畔楊家將”

發佈時間: 2020-10-29 10:47:13 | 來源: 廊坊傳媒網 | 作者: 龐永力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廊坊傳媒網訊(燕趙都市報記者龐永力記者閆瑋)10月30日,“2020廊坊市楊家將文旅發展研討會”將在香河縣“楊家將文化小鎮”舉辦。河北、天津文史學者匯聚一堂,以“大運河畔楊家將”、廊坊市楊家將文旅産業帶、“楊家將文化小鎮”建設為議題深入研討,旨在貫徹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戰略,著力打造京津廊文旅特色品牌。

本次研討會由廊坊市文廣旅局、廊坊日報社、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研究會主辦,香河縣文旅局、香河縣五百戶鎮人民政府、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研討會上,將展示一批楊家將文物珍品,新近出版的《楊家將詮真》一書也將亮相。

大運河是凝聚中華民族智慧、象徵中華民族精神、見證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文化長河。大運河出京首段即河北省香河縣,據北宋《楊氏族譜嫡長內譜》、明萬曆《香河縣誌》記載:楊家將靈魂人物楊業(令公)西元986年殉國後,被後人移葬香河縣五百戶鎮后土門樓村。楊家將文化小鎮被北運河、青龍灣兩河環抱,成為香河縣大運河文化的璀璨篇章。楊業漢朝先祖楊球、明朝後裔“瀛西楊家將”在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千年輝映,與楊家將文化小鎮一河之隔。

楊家將歷史遺跡密集于大運河兩岸,成為通武廊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2017年,廊坊市楊家將文化研究會提出打造由北而南縱貫廊坊全境的“楊家將文化旅遊産業帶”,與香河縣五百戶鎮聯合,以楊業埋骨地——香河縣后土門樓村為文旅帶龍頭,打造楊家將文化小鎮,唱響“大運河楊家將”發展主題。目前,小鎮已完成楊令公廣場、中華楊家將文化陳列館、當代楊家將紅色文化長廊等設施,將進一步做實、做密楊家將文化,打造國內外楊家將後人尋根、文化交流基地與京津廊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推薦閱讀
【行走大運河】走進焦作: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再現運河雄姿 隨著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大沙河已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連接南北的新紐帶,轉型升級的新地標。如今的大沙河實現了由昔日的洪澇河、污水河,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蝶變。據焦作市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3月,焦作市啟動了沙河生態治理項目,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態引水、岸線整治、植樹綠化等。
香河唱響 “大運河畔楊家將” 目前,小鎮已完成楊令公廣場、中華楊家將文化陳列館、當代楊家將紅色文化長廊等設施,將進一步做實、做密楊家將文化,打造國內外楊家將後人尋根、文化交流基地與京津廊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楊家將文化小鎮被北運河、青龍灣兩河環抱,成為香河縣大運河文化的璀璨篇章。楊業漢朝先祖楊球、明朝後裔“瀛西楊家將”在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千年輝映,與楊家將文化小鎮一河之隔。
【行走大運河】河南開封: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豐富古城風韻 目前,通濟渠鄭州開封段、朱仙鎮古鎮保護、汴繡非遺文化園、朱仙鎮國際版畫基地4個項目已被列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汴河生態修復帶、賈魯河生態涵養帶建設、汴河鄭開段水景觀綠道建設等列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在大運河文化傳承省級層面,開封作為‘兩軸三極七片區’空間佈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大運河(河南段)保護傳承利用中佔據重要地位。
江蘇鎮江:崗哨聯動 打造長江運河交匯水域治理新格局 以統一標準規範交匯水域的船舶航行、作業、停泊行為,南北互認互動,有效推動海事信用管理實施,讓《江蘇海事監管領域信用管理規定(試行)》在該水域落地生根。嚴格執行《京杭運河與長江幹線交匯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相關要求,嚴查船隊超量、超長拖帶違章行為。鎮江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崗哨將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執法力量下沉一線,提升基層一線執法監管效能,同時以黨建為引領,進一步深化六圩河口全域黨建聯盟和諫壁河口黨建聯盟建設,全力推動兩個黨建聯盟升級成為七家管理單位聯合的大黨建聯盟,凝聚干支交匯水域安全監管合力,努力打造長江鎮江段干支交匯水域治理新格局,確保轄區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