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門(上)”

發佈時間: 2020-10-26 08:38:1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費孝通等領導、專家的指導與關懷下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京門九衢圖》及《古運回望圖》姊妹篇。主創團隊成員83每人平均為國家頂級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長卷形式進行創作和表現,以“工兼寫”的手法,還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門的功能作用和規劃藝術,採用由外觀內的方式,以通州大運河入通惠河過西便門講起,繞皇城後至廣安門結束。

右安門

張飚書

咏 右 安 門 【清】李慈銘

才過穀雨日初長,特出南西訪海棠。

為愛嚴維誦詩句,再來此地看斜陽。

右安門-作用

右安門又名“南西門”,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門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現無存。為北京城南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右安門

右安門在外城南墻西側,故稱“南西門”,其修建年代、過程均與左安門相同,左安門、右安門是姊妹門。右安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閏三月,同年十月竣工,萬曆、崇禎時均曾修繕。清代沿明舊制,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均修葺,光緒、民初均曾修繕。解放後1950年曾對右安門作排險搶修。

圖為《京門九衢圖》-領導專家學者們參觀留影

古時候北京右安門的命名不是根據現代地圖“左西右東”的屬性,而是從內廷(紫禁城)的角度來測定的方位。因此,位於故宮西南邊的叫做右安門,而東南邊的就叫做左安門了。它體現著君臨天下的大一統觀念。右安門原是一門一樓。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右安門-城樓

右安門城樓形制為單檐歇山式頂鋪灰筒瓦飾灰瓦脊獸,有回廊,梁柱均涂上紅油漆,四面磚墻各開木方門,墻面抹灰刷紅土色,留青磚下肩。城臺寬22米、高8.5米,城臺開券門高6.5米、寬5.8米,城臺內側築馬道一對,城樓面闖三間,連廊通寬16米,進深一間連廊通深9米、樓高6.5米、連城臺通高15米。甕城呈半圓形,箭樓為單檐歇山小式,其南側面辟兩層箭窗,每層7孔,東西側面亦辟兩層箭窗,每層三孔,側面正中辟過木方門。右安門箭樓及甕城1956年拆除,城門樓于1958年拆除。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右安門-角樓

北京外城西南角樓又稱右安門角樓,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西元1553年),單檐歇山頂一層的城樓,灰筒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樓連城臺通高16.6米;南側、東西側分別面辟兩層箭窗,每層三孔。在內城城墻外加建一圈外城,意在增強城池安全,抵禦外敵入侵。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可是,由於資金不充足,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總長只有14公里,開有七座城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安門、廣渠門、東便門和西便門。外城只修建了內城南面部分,此後未再擴延,此後的北京城平面輪廓就形成了“凸”字形。現在二環路和南二環路,就是沿“凸”字形輪廓線修建。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城墻和城樓是北京城最顯眼的標誌,歷史記載,明清兩代多有修葺。民國十年,這裡嚴重損壞,上世紀三十年代城樓被拆除。建國之後,它們中的大部分,因發展城市和疏通交通的原因,全部遭到徹底拆除,造成無法彌補的歷史遺憾。1953年,僅存城臺也被徹底拆除。正是由於如此的“坎坷經歷”,箭樓的歷史資料較少,至今尚未發現關於它室內的文字、測繪圖紙和照片等資料。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右安門地區是原金中都景風門地區,景風門內即開陽坊是開陽裏小區,這個地名歷史悠久,至今已900多年。而翠林小區過去是叫花園村,為什麼叫花園村,那是因為過去在元朝的時候有個人叫亷希憲他在大都的西南修了個花園,還種了不少的柳樹,還命名為萬柳堂。玉泉營的西南地名就叫萬柳園,至今西南三環仍有“萬柳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右安門原來有一座簡易的橋,跨在護城河上。上邊是灰白粗糙的水泥欄杆,毫無美感可言。它是右外和右內的分界點,是連接豐台區和西城區的重要通道。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右安門古跡 1-大觀園

北京大觀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菜園西街,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水域面積2.4萬平方米,堆山疊石6萬立方米,主要景點有庭院景區5處,即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綴綿樓和秋爽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自然景區3處,即藕香榭、滴翠亭、稻香村;佛寺景區1處,即櫳翠庵;殿宇景區1處,即元妃省親時的行宮大觀樓;有暖香塢、蘆雪庭、紅香圃、嘉蔭堂、翠煙橋等40多個景點。明代,北京大觀園境域設嘉疏署。清代,北京大觀園境域為皇家菜園。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沿著右安門護城河往西走上約兩裏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右安門大觀園了。《紅樓夢》裏,右安門和大觀園靠上邊的在第二十四回寫賈蕓“……又拿了五十兩銀子,出西門找到花兒匠方椿家裏去買樹”,“西門”就是歷史上的“南西門”——右安門,在《紅樓夢》時代,這裡是通往豐臺草橋遊春、看花的要道,僅此而已。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大觀園是外城西南一隅的死角地帶,這裡曾經是一處皇家菜園,有“南菜園”的地名為證。早先,京城有兩大皇家菜園,一個是阜成門內的官菜園,一個就是右安門內的南菜園。如今阜成門的“官菜園”省略了一個“菜”字,變得玄而無解。倒是右安門的南菜園地名仍一絲不茍地沿用至今。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解放後,南菜園不再種菜,慢慢變成了南北長、東西窄,共計12.5公頃的一大片苗圃。現在的大觀園景區,既非前朝古建,更非上古遺存,而是一處倣古園林。它是依據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文字描繪使之變成現實,再現了曹雪芹的藝術境界。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右安門古跡 2-陶然亭

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的陶然亭,總建築面積為3萬平方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這裡的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成為全國各地來京文人的必遊之地。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陶然亭叫“亭”,不是涼亭的亭,是十里長亭的亭,所以是三間敞廳。這和科舉制度以及集中在南城的會館有關;應試舉子,三年一次,來北京“報銷”單程路費(公車),回程不管;進京趕考都住本鄉會館,考試不利,再等三年;那時交通不便,邊遠地區要走數月,車汗馬,費時費力費錢,許多人滯留京城“復讀”;客鄉遊子,鬱悶難排;皇家園林,官禁森嚴;私人園林,人地兩生陶然亭、窯臺這塊地兒,就自然成了公共園林。慈悲庵內品茗飲酒,窯臺頂上登高臨遠碑碣之間吊古傷懷…心緒凝成文字,文字廣泛傳播,陶然亭就名滿天下了。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陶然亭的南北墻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寫的《陶然吟》引並跋,二是江奉撰寫的《峋然辛記》,三是譚嗣同著《城南思舊銘》並序,四是《陶然亭小集》,這是王}i}寫的《邀同竹君編修陶然辛小集》,詩中的竹君即朱藥(清代著名學者,字竹君。)。此詩足王農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陶然亭建成後,江藻常邀請一些文人妾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飲宴、賦詩,這裡變成了文人墨客“紅塵中清凈世界也”。陶然亭是文人稚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詩章很多,龔自珍、秋瑾等都曾在陶然亭上留下過詩文。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陶然亭、慈悲庵三面臨湖,東與中央島攬翠辛對景,北與窯臺隔湖相望,西與精巧的雲繪樓、清音閣相望。湖面扁舟蕩滾,蓮花朵朵,微風拂面,令人神情陶然。陶然亭周圍,還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兼嫂籍、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辛相匹。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家、鶴鵡家,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産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筋味的歷史,呈現過當時各領風騷的輝煌。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右安門篇鑒賞

長卷內容摘要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作者介紹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十“廣安門(下)” 廣安門城樓原規制與廣渠門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該門為南方各省進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門規格,倣永定門城樓加以改建。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二十“廣安門(上)” 廣安門城樓原規制與廣渠門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該門為南方各省進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門規格,倣永定門城樓加以改建。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門(下)” 右安門又名“南西門”,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門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現無存。為北京城南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門(上)” 右安門又名“南西門”,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門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現無存。為北京城南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