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江蘇省徐州市運河小鎮看窯灣

發佈時間: 2020-03-11 10:07:41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窯灣古鎮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周時期為鐘吾國轄地,西元618年唐初建置,距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和雞鳴聽三縣之描述。

年初有幸來到窯灣,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小鎮。這裡面的水,既有西側的京杭大運河南北縱橫,也有南瀕駱馬湖的一望無際,更有東北方向沂河水千餘年的流淌。

三面環水,面水而居,使窯灣成為京杭大運河上的主要碼頭之一。鼎盛時期,窯灣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水運的興盛帶動了窯灣工商業的迅速繁榮,清末時,窯灣設有山西、江西、江蘇等8省會館和10個國家商業代辦處,美、英、法、義大利等國商人來窯灣經商,鎮上設有郵局、錢莊、當鋪、商鋪、工廠、作坊等360余家,上海、南京、蘇州等地設有窯灣街、窯灣巷,使窯灣古鎮享有“黃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稱。

我們通過窯灣北門進入古鎮,看到城樓上“鎖鑰”的題字,仿佛還能體味到史可法、乾隆皇帝等人在窯灣留下的足跡,耳畔還迴響著新四軍等抗日軍民與日軍浴血奮戰的吶喊,還能感受到淮海戰役首戰窯灣的壯懷激烈。

漫步窯灣,我們不難感受到古鎮建築的獨特風格。在我看來,窯灣的建築既不同於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於江南的小橋流水,而是充分體現了南北相容、南北融合的特點,體現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過街樓碉等特色,“形勝之美稱于江淮”,鑄就了窯灣古鎮的獨特文化品位與文化內涵。

夜幕降臨,槳聲燈影裏的古鎮更加迷人。前方河畔,燈火明亮,同行友人告訴我,這是窯灣至今保留的傳統集市——夜貓子集。原來,窯灣古鎮作為運河南北客商匯聚的重鎮,各類船舶晚上靠岸,早晨起航,需要在夜裏購買生活用品,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夜間早市。説它早,是因為它午夜兩點左右即開市,本地居民趕完集市,也不耽誤上午的活計。一首民謠描繪了“夜貓子集”的熱鬧場面:“梆打三更滿街燈,恭候賓客腳步聲。四更五更買賣盛,十里能聞市潮聲。”

當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350多年前,窯灣也經歷過一場大瘟疫。危急時刻,在窯灣隱居的醫師宗柏雲等人帶領下,治療與預防相結合,改良當地飲食,推出“綠豆燒酒”“甜油”等日常居家食品,提升居民自身免疫力。現在,綠豆燒酒、甜油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與窯灣桂片糕並稱“窯灣三寶”,以獨特的口味和悠遠的傳説,受到遊客的喜愛。

近年來,窯灣深度挖掘千年古鎮所孕育的歷史、飲食、商業、民俗等文化積澱,打造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休閒觀光古鎮,年接待遊客200余萬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4A級旅遊古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大運河已獲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國家也啟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千年窯灣古鎮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推薦閱讀
淮安市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産,全面落實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精神,充分挖掘和展示大運河淮揚文化的地域特色,促進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江蘇省徐州市運河小鎮看窯灣 近年來,窯灣深度挖掘千年古鎮所孕育的歷史、飲食、商業、民俗等文化積澱,打造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休閒觀光古鎮,年接待遊客200余萬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4A級旅遊古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大運河已獲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國家也啟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千年窯灣古鎮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現在,綠豆燒酒、甜油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與窯灣桂片糕並稱“窯灣三寶”,以獨特的口味和悠遠的傳説,受到遊客的喜愛。
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2020年全線通航 拓河道增船閘保通航從牛牧屯引河出發,上溯不過幾百米的距離就是北運河通州段。通航工程是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京津冀協作治理運河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上起北關閘,下止于北京市界,全長40.181公里。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 作為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位於揚州運河三灣景區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工程2月22日復工以來已全面進入上部鋼結構安裝階段。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的重點項目,也是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的先導工程和樣板工程。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主體包括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其中博物館主體部分設置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等多個功能區。博物館地下及地上的建築梁柱,大部分都是鋼結構材料,因此鋼結構安裝便成為整個博物館施工的重中之重。整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工程,共需要鋼結構材料1.8萬噸,最大的鋼構件重量達到了36噸。目前所有的鋼結構部件,都已加工製作完成。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