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聲音
         

高小輝:聚焦大運河産業發展 未來二十年將做好三篇文章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26:24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12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的“聚焦大運河産業發展新機遇”圓桌論壇上,杭州市運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小輝就“站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提出、杭州實施‘擁江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新檔口,杭州市運河集團會如何搶抓新機遇、在新起點上再出發?”進行了發言。

高小輝説,京杭大運河在杭州境內有54公里,杭州從2002年開始實施大運河綜合保護工程,把其中39公里作為特定的區域,實施了大運河的保護工程。

他表示,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二十年,運河集團還要同時做好三篇文章。第一是要把杭州大城北地區20平方公里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核心區。五年、十年以後,大家會在杭州城北看到一個大運河文化帶的展示區。

第二是要做好水的文章。大家一起來研究、研討大運河在水文化、水産業中應該做的工作。杭州有非常好的條件,我們已經開闢了26公里的運河通道。總之,運河水系要作為好的旅遊産品來開發。

第三是“擁江發展”戰略提出後,國有企業應該更加有擔當。杭州市運河集團主要負責大運河沿岸的區域開發,在遺産保護和利用上要有自己的情懷。

他表示,在大運河發展取得成果的同時,在“擁江發展”中也有了成果。錢塘江和大運河的聯合旅遊上升到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今年,杭州市運河集團把現在既有的旅遊産品跟大運河、錢塘江結合起來打造旅遊産品;遠期,錢塘江區域還要打造高端的、跟生態有關的、跟杭州城市的豐富旅遊資源相結合的旅遊産品。另外,錢塘江只是一部分,從錢塘江延伸到千島湖有235公里,如果把運河和“三江兩岸”連接得好,會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産品。

推薦閱讀
“運河之都”的家國情懷與廣闊未來 近年來,淮安市委市政府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用好文化體制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按照“建管辦+集團”模式,組建正處級事業單位“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和市管一級企業“市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明確了責任主體、打造了實施載體,圍繞“136”工作佈局,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項工作,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城市。將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制定出臺淮安實施規劃,啟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統籌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服務保障。深化推進裏運河文化長廊系列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清江浦“三中心一街區”,提升河下老街文化品位及旅遊策划水平,疏浚清口“U字型”河道,還原古運河歷史風貌,依託運河資源稟賦,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美鄉村,打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遊品牌。
人大代表建言建設“贛粵運河”聯通長江與珠江水系 王愛和認為,鋻於規劃建設贛粵運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且具備開發的條件和可能性,建議國家將規劃建設贛粵運河納入“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參照長江幹線航道建設模式,由國家層面(由交通運輸部等部委投資)牽頭啟動項目、贛粵兩省共同參與,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歷史上,京杭大運河—長江—鄱陽湖—贛江—珠江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南北通道,對於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王愛和表示,規劃建設贛粵運河對形成國家南北水運大通道——京廣運河具有重要意義。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武清趣事” “武清”,西漢時期雍奴縣的轄域。此縣有雍奴澤,四面有水叫作“雍”,水而不流叫作“奴”。據史料載,這雍奴澤有99處淀泊,以縣城設在澤中陸地而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把漢時設置的泉州縣廢除,縣域併入雍奴縣。唐天寶初(約在742年-745年)改稱“武清縣”。此縣歷史上盛産棉花,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經濟作物、臨近的寶坻縣産鹽,自古以來就有“金寶坻,銀武清”的諺語。
大運河創作展覽選題研討會舉行 5月20日,“2020年河北美術家大運河采風、寫生、創作、展覽活動”選題研討會在省會舉行。白雲鄉、鄭一民、石玉新等省內20余名大運河文史專家、文藝理論家、著名畫家及相關學者參加會議。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