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杭對話 攜手打造大運河文化帶

發佈時間: 2019-12-09 10:22:45 | 來源: 北京晚報 | 作者: 袁新雨 李如意 | 責任編輯: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産,也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大運河北南兩端的北京和杭州,因河而興,也因河相通結緣。昨天,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出席活動並致辭。

對話促成京杭文化交流

對話活動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陳名傑介紹了北京近年來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運河文化帶所做的工作。通過“一河一城三帶兩區”的頂層設計,促進世界文化遺産頤和園周邊的疏解整治及古建築的騰退保護,進一步恢復頤和園的完整性,更好地展現北京的古都文化風采。同時,在通惠河邊規劃建設了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試驗區,註冊企業超過3萬家,引進了一大批重點文化企業,這是大運河古老與現實貫通的生動體現。

同時,通過對於燃燈塔、八里橋、白浮泉碼頭遺址等文物古跡的保護深挖大運河文化內涵,從而真正讓歷史文化活起來。不斷把文化底蘊、文化符號轉化為當代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在編纂《北運河流域民俗文化志》《大運河辭典》等書籍進行文化古籍整理的同時,邀約作家徐則臣創作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北上》、邀約網路作家唐家三少創作了《隔河千里,秦川知夏》,獲得了讀者的廣泛認可。在抓遺産物質保護的同時講好運河故事。

在過去的幾年中,北京既抓大運河生態環境的保護,又抓文化旅遊的融合。2019年大運河北京段通航11.4公里,通航當天遊人如織。原來的糧倉遺址現在已經成為文化企業雲集的沃土,運河沿線也在不斷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北京各文化單位創作、演出了與京杭大運河相關的交響樂、原創舞劇等眾多文藝作品。

北京在既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協同創新。在大運河流域規劃了環球影城、三大公共文化設施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以及商務區等項目的同時,不斷推動協同發展。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對話機制將會在內涵挖掘、水系治理、文旅融合、數字科技、藝術創作、文創開發等多個方面激發出新的合作。

各類合作創新,正在一步步實現京杭文化的深入交流與互鑒。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表示,長城是中國地圖上雄健的一捺,長城代表中華民族的堅強,運河代表神州大地的通達,運河通則國運昌。在接受採訪時許江對記者説,京杭大運河能夠從文化內涵的層面上溝通京杭兩城,二者可以通過對話和文化交流相得益彰。

京杭兩地一衣帶水

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同時展開的,還有在杭州刀剪劍博物館展出的“京杭印象”展,展覽展出了大運河南北兩端在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反映了大運河沿岸的巨大變遷和文化傳承。

此外,北京文資中心與杭州運河集團,北京首創集團與杭州文廣集團也進行了簽約,推動落實兩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方面的産業合作。北京和杭州因河而興,也因河相通結緣,自古聯繫緊密。今年五月杭州代表團赴北京考察交流,雙方也就聯手保護中國大運河,共同做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章達成共識。

大運河北京段,縱貫千年,橫跨六區,在北京城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白浮泉、萬壽寺、延慶寺、積水潭、什剎海、通惠河、玉河古道及古閘、通州古城核心區、西海子公園、八里橋……這些與大運河有關的重要文化遺産,不僅見證了城市的滄桑巨變,更承載了寶貴的文化記憶。如今,大運河還是連接北京中心城與副中心的紐帶,地位尤為重要。目前,北京正帶頭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真正使大運河文化帶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工程,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標誌工程。

記者體驗運河文化

京杭媒體杭州大運河采風暨隨手拍大賽于7日下午在杭州大城北規劃展示館啟動。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杲、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常務副社長、總編輯柴燕菲以及杭州市運河集團副總經理張雷出席了此次活動。鼓勵京杭媒體用真切的感受、獨特的視角創作生産大運河傳播的經典,充分展現大運河的文化深度。京杭媒體的記者于7日下午在杭州大城北規劃館了解了杭州依託于西湖文化、大運河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對杭州大城北作出的規劃。

在遊人如織的拱宸橋西,京杭媒體記者體驗了大運河沿岸風情,無論是胡琴的嫋嫋妙音,還是專注對弈的運河流域居民,都勾勒出了大運河流域生動的剪影。

在運河畔的手工藝活態館,記者們體驗了杭州油紙傘繪製、石雕以及蠟染工藝,進一步深入了解大運河在杭州一端孕育出的技藝與文明。傍晚,記者們沿運河北上,赴杭鋼遺址公園進行採訪。

日漸西沉,余暉映照下的大運河甚是溫婉。船行至歸處,華燈方初上,一幅風姿曼妙的運河夜景徐徐展開,詮釋著大運河文化的深厚與多元。本次采風以媒體融合傳播的方式,向海內外展示大運河風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交相輝映。

推薦閱讀
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全面定調 講好大運河歷史文化故事,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歷史文化精髓,增強大運河文化的社會認同。而在傳承弘揚中華文化方面,還將發揮各類學術團體、研究機構的作用,充分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大運河文化價值更加彰顯,大運河文化品牌逐步樹立。關鍵詞1:旅遊推出大運河旅遊品牌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運河文化帶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價值均與河道密不可分,也正是因為這條河道,讓大運河一度展現出輝煌的生命力。
江蘇召開大運河規劃編制工作會對接中央部署 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規劃內容與廳重點工作、政策措施緊密結合,確定規劃基本思路、內容框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等核心內容。從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的高度,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為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編制一部引領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高品質規劃。踐行“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理念,聚焦打造楚漢文化高地、淮揚文化高地、吳越文化高地、金陵文化高地,充分利用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資源,挖掘內涵,打造IP,塑造文化精神,展示旅遊價值。
杭州活化大運河遺産:守精神密碼 當薪火傳人 寫開發範式 江南北國脈相牽,大河頭尾是家川。杭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南起點,大運河奠定了其城市格局,繁榮了城市經濟,豐富了城市文化。在國家提出打造大運河文化帶背景下,杭州如何活化這條千年文脈?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 大運河蘇南段禁止新設入河排污口,逐步減少現有排污口。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規範和監管體系,禁止排放未經處理或者處理後未達標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污水,依法查處偷排漏排行為。在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項目應當嚴格控制,並依法經國家文物部門同意。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