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廣東一對夫婦非法借助試管嬰兒技術,産下中國首例八胞胎,也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上。在現代醫術的進步彌補不少人遺憾的同時,輔助生殖技術的商業化使用也帶來了生育倫理及法律的追問。3月13日,記者從自治區衛生監督所獲悉,廣西將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嚴查整治非法採供精、採供卵、代孕、濫用促排卵藥物等行為。
“試管嬰兒”市場需求量大
“廣西有超過一成的已婚育齡夫婦患有不同程度的不孕不育症。”自治區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廣西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部分不孕夫婦必須要借助輔助生殖才能擁有孩子,但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一般只有20%左右。
3月13日下午,在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生殖醫療中心的門診大廳裏,前來諮詢就診的患者不少。該院生殖醫療中心主任丘映表示,他們平均每天接待的患者人數在300人左右,每天都會有多對夫妻接受輔助生殖技術。
在醫院大廳裏,記者遇到從香港前來“求子”的盧女士。她今年36歲,結婚十幾年來,一直沒能懷孕。“我先後就診于香港、廣東、廣西多家醫院,都沒有效果。歲數越大,我越心慌。”盧女士的經歷代表了大多數不孕不育夫妻的心態,“聽説哪醫院能治,我就去哪,前後花了幾十萬元”。
記者了解到,該院是目前廣西唯一可以進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生殖機構。在醫院保存冷凍精子的房間裏,工作人員正在細心查看液氮儲存罐。零下196℃的儲存罐裏,上百份從上海、浙江等地運來的精子按血型被存儲在不同的格子裏。“供精者需要做嚴格的體驗,基本上是大學學歷。每份精子都有相應記錄,登記捐精者的膚色、個頭、臉型、眼皮類型、血型、是否左撇子,甚至興趣愛好等,以便被捐者選擇。”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該院而言,不少廣西夫妻選擇時,往往會對捐精者的身高提出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