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消費者期待已久的汽車三包新規將實施。3月13日,在南寧市工商局的組織下,消費者、汽車銷售商聚集在一起,熱議三包新政策將帶來什麼。
案例:
汽車出現問題消費者維權難
南寧市民鄭先生買了一輛大眾小汽車,剛跑了1500公里,就出現車窗打不開、熄火等故障,不得不維修並更換儀錶盤。去年1月份,還在廠商承諾的售後服務期內的小汽車,竟然在其住宅小區內發生了自燃,車被燒得面目全非。消防部門認為,車輛自燃是線路短路引起火災。但是當鄭先生拿著這份證明找到廠家時,廠家卻不認可,並將責任歸咎於車主。
鄭先生在交通費、誤工費補助、精神損失費等方面,付出不少的維權成本。在廣西消委會,以及廠家所在地消委會的多方壓力下,廠家最後才同意給鄭先生賠償一輛同型號的汽車。
聲音:
鑒定難或讓三包成空文
廣西消委會有關人員認為,在沒有三包新規的情況下,消費者通常只能依靠消費維權組織、媒體等力量,給自己的維權行動助一把力;然而,三包新規出臺之後,維權時雖然有了可依之據,但維權也並不輕鬆。
“檢測費用就高達50萬元,還要車主自己把車拉過去,其間還要耗費一兩個月。”當日的座談會上,工商人員稱,消費者一般都難以承受高昂的檢測費。
廣西消委會有關人員稱,一方面,在汽車這類技術性強的消費品,消費者的知識較為缺乏。汽車一旦遇到品質問題,話語權多掌控在廠商那裏,廠商會以自身鑒定出來的各種結論,強加於消費者,從而繞開“三包”責任。另一方面,第三方權威鑒定機構的缺失,無疑讓消費者拿著“三包”法規也無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