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號有七八個,每天會在小號評論區@大號,發送夜間直播預告;大號小號一起參與PK,擦邊乃至色情內容小號播,即使被封也是小號被封,換個號就能繼續播……
3月25日至31日,《法治日報》記者連續一週觀看數十場直播發現,為了躲避監管,一些主播擁有多個小號,直播時間多為晚上八點半以後,內容多是和其他賬號連麥打PK,直播時間越晚內容越大膽擦邊——穿著暴露的服裝跳舞、“開黃腔”,直言“想看福利就給我刷禮物”。對於這種借小號展示涉黃畫面為大號引流的方式,平臺並不容易識別。還有一些已經被平臺封禁或禁言的主播,同樣通過小號或者在其他平臺“借屍還魂”,繼續直播。
受訪專家建議,建立全網全平臺全賬號封禁聯動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各平臺資訊互聯,多頭封閉違規主播轉戰之路,有效切斷利益鏈條。同時也要對封禁的事實、理由和封禁期限等進行明確,給予必要的申訴和救濟渠道,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直播生態圈。
同平臺養小號直播
躲避監管防封大號
今年2月,記者在做直播調查時發現,一名主播在直播推薦浙江杭州某SPA館時宣稱,報他的名字,可以享受“桃色服務”優惠,加其好友後記者發現對方可能存在招嫖行為,於是向主播所在平臺投訴,隨後該賬號被封禁。
然而記者注意到,雖然該賬號被封禁,但先前在評論區和主頁簡介中出現的其他賬號並未受到影響,並且該賬號也只是其眾多小號中的一個。這些小號的個性簽名都寫著“直播賬號很多,一定要關注××賬號”,員工認證資訊都是同一家公司。
據相關平臺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小號也被稱為“矩陣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不少矩陣號利用多個小號發佈同質化低俗內容引關注,再通過昵稱、簽名等形式向大號引流。即使小號因違規被處罰,對方也會註冊新號繼續運營,持續向大號引流。
除了養小號防封,小號也成了部分問題主播復出的跳板。
去年7月12日,一則“400萬粉絲網紅髮布擦邊視頻被封”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平臺對“陳××妹”(粉絲406萬)“陳××妮”(粉絲383萬)等22名發佈擦邊內容,同時在其他平臺發佈大量色情、低俗內容,打造不雅形象,借此不當獲利的主播賬號實施無限期封禁。對其不當獲取的粉絲進行抹除,取消其直播帶貨等營利許可權。
今年3月31日,記者檢索發現,在同一平臺已有被封主播借小號“還魂”,目前有近6萬粉絲,發佈的視頻依舊以暴露和擦邊內容為主,評論區有多條評論“求視頻”“求資源”。
今年2月,因自曝涉黃經歷遭網友舉報抵制的主播“鐵頭懲惡揚善”在各個平臺的賬號均已被封禁。3月8日傍晚,其在某平臺使用“鐵頭唯一小號”賬號再次出鏡開啟直播,在直播中談及近期安排等內容,3月10日該賬號顯示已登出。
為何這種行為屢禁不止,大小號不能一起被查封?用小號“還魂”又為何沒有被及時發現並封禁呢?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馬麗紅介紹,目前的技術很難精準區分一個主播多個馬甲的操作,比如很多主播採用大號引流,用一個或者多個隱藏小號從事違規行為以規避監管的方式。具體而言,就是用大號導小號,小號挂聯繫方式,比如直接把小號名稱取為“這裡領取××”,大號發佈引流的作品,在評論區@“這裡領取××”的小號。
“主播還會將小號資訊進行更改,與大號區分,以規避系統監管。待流量上來了,再放上單圖引導添加社交賬號或二維碼等。這種操作一般小號和大號不是共用一個手機,也不共用wifi,用流量操作,隱蔽性很強。而且監管技術和措施也存在滯後性,很難在第一時間甄別違規資訊。”馬麗紅説。
問題主播轉移陣地
迅速吸粉繼續帶貨
去年12月19日,記者采寫的《深夜,一些直播間變成“悲慘世界”》中,提到了一個利用老人賣慘的直播間,文章一經刊發就被有關平臺重視,該賬號和直播間隨即被封。
近日,記者在另一直播平臺發現,該賬號又做起了直播,名字和出鏡的老人都沒有變。從3月4日首場直播到4月1日,該賬號已經直播了15場,粉絲數近5萬,商品總銷量超6萬件。
2020年,某平臺主播假吃被粉絲實錘,其賬號主頁也被平臺打上“該主播內容存在爭議,請注意識別視頻內資訊的標簽”,該主播近年來也並未在平臺更新視頻。但在其他網路平臺,該主播開通了多個賬號,依然做著吃播,粉絲最多的一個平臺數量超60萬,同時在商品櫥窗帶貨。
今年3月1日,根據“洛陽發佈”消息,國家稅務總局洛陽市稅務局稽查局發現網路主播馬海濤、梁娜夫妻二人(網紅主播“小馬哥夫婦”)涉嫌偷稅207萬元。洛陽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據相關規定,對此二人依法追繳少繳稅費、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317萬元。
“小馬哥夫婦”在某平臺粉絲高達1000多萬,視頻多以家庭內容為主,更新頻率為4至5天,但其最新一期視頻發佈于2024年2月19日,已有1個多月未更新。根據平臺提示,目前這一賬號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已被禁言。但在另一直播平臺,“小馬哥夫婦”的賬號依然保持更新,粉絲超過100萬,最近的一條視頻發佈于3月26日,並且連續幾天發佈帶貨視頻。
除了國內平臺以外,一些問題主播還選擇在國外平臺重新開啟主播生涯。如主播陳一發曾因在直播間發表錯誤言論被封禁,但其從2021年2月開始,在外網平臺露臉直播,並開通了直播打賞功能。這給治理此類問題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使用環節核驗身份
資訊互通根治亂象
去年7月,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站平臺嚴格執行“一人一號、一企兩號”賬號註冊數量規定,嚴禁個人或企業操縱“自媒體”賬號矩陣發佈傳播違法和不良資訊。
對於一些問題主播利用大小號、換平臺等方式規避監管的現象,有平臺發佈規定,嚴格打擊有組織批量發佈低質同質甚至違法違規內容的矩陣號;或者自身發佈內容未違規,但通過其他違規賬號(小號)引流不當獲利的賬號(大號)。平臺將根據其具體違規情節處理“小號”;針對“大號”,則將按照“不當獲利”的新規則處罰。具體處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其投稿和營利許可權、抹除粉絲、封禁賬號、清退違規賬號所屬MCN(多頻道網路)機構等。情節嚴重者,平臺將上報公安機關,全力協查打擊。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各平臺對政策執行標準不一,比如一主播在某個平臺因存在違規行為被封號,在其他平臺從事類似行為卻不受監管,就會産生“屢禁不止”“死而不僵”的現象,變相縱容違規主播持續發佈不良資訊,獲取不當利益。因此,應由全行業或者由監管部門牽頭,建立全網全平臺全賬號封禁聯動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各平臺資訊互聯,多頭封閉違規主播轉戰之路,根治此類亂象。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建議,建立一個獨立的公益性機構統一負責相關的內容管理和相應的處置,既有利於監管統一高效,又避免了相應的利益衝突和各平臺執法尺度不一的問題。
“目前網路實名制只是對註冊賬號時的身份進行核驗,有必要把身份核驗不僅限于註冊賬號這個環節,而且要延續到後面的使用環節,也就是賬號的註冊人和實際控制人要等同,相關的網路經營者可以在協議中明確規定註冊的賬號僅限本人使用,或者要求借出賬號後有明確的提示。此外,網路經營者可以進一步利用技術優勢,比如利用更加精準的AI識別技術,通過實際使用人的面部特徵、聲音、發佈內容等,判斷是否是通過小號非法引流到大號的情況,從而切斷利益鏈條。”胡鋼説。
在馬麗紅看來,對於嚴重違規、屢教不改的主播,應採取有效措施將其遮罩到網際網路之外,通過實名制、真人驗證等手段是能夠精準定位到責任人的,可考慮建立網際網路全平臺信用查詢系統,對於被處罰過的主播可以通過網路查詢方式知悉其被查處的記錄,以此約束和警示網路主播規範運營。
“對於違規主播的查處規則也應明確、規範。比如封禁的事實、理由和封禁期限等應予明確,並給予必要的申訴和救濟渠道,根據其違規情形、後果等作出相應的處罰。如果主播後續並沒有違規行為,則應允許其繼續正常運營賬號,畢竟網路經濟是很多人賴以為生的手段。寬嚴相濟、規則明確更有利於保障網際網路經濟的健康發展,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直播生態圈。”馬麗紅説。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