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商業機構在短視頻平臺直播時存在販賣癌症焦慮的情況,這些機構以“養生操”或“免費公開課”的形式,誘導用戶加入網路群聊,隨後對入群者“洗腦”,通過販賣“癌症焦慮”等方式,最終誘導用戶以數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價格購買相關“健康課程”。
近年來,一些商業機構利用中老年人對健康渴求的心態,通過網路直播平臺推銷所謂的“健康課程”,而實則是在販賣疾病焦慮。有的還碰瓷名醫大家,宣稱其課程可以預防癌症、延緩衰老等,吸引了眾多中老年用戶的關注。同時,這些“健康課程”往往收費高,但不少內容缺乏科學依據,不僅不能促進健康,反而可能會危害健康。
一些中老年人有著“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健康夙願,這種訴求也給不法人員提供了寬廣的行騙空間——還是“熟悉的套路”和“熟悉的味道”。
不想成為騙子“案板上的肥肉”“鐮刀下的韭菜”,首先需要中老年人樹立健康理智的消費態度。希望健健康康、吃嘛嘛香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需知世界上不會有“今年80歲明年18歲”的靈丹妙藥,提高辨別能力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被不法商家利用和侵害權益。
對於衛健部門而言,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盡可能滿足老年群體對保健常識的渴望,加強對中老年群體的健康知識普及和科學教育,比如,可以多組織專家學者在短視頻平臺開展健康講座,用“良幣驅逐劣幣”,真專家多了,假專家自然也就沒有了市場。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路直播平臺上健康産品和服務的監管,嚴格審核推廣內容,杜絕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
而相關網路平臺也需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情懷,切不可有短視的行為。監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責任更是發展的法寶,主動“清理門戶”,不讓平臺成為騙子的“風雨江湖”。
“健康課程”不能不健康,中老年人的“健康課程”需要監管盯緊了。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