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新質職場·重構增長”2024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發表致辭。論壇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執行主編程明霞主持,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經濟學教授姚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香港科大商學院原副院長、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等嘉賓齊聚一堂,著眼未來,展望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路徑。
近年來,經濟高品質發展成為主旋律,新的經濟格局對人力資本的匹配提出了新的要求。論壇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以“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格局與人力資本建設”為主題進行了深入闡述。他認為發展型消費、提升人力資本、創新驅動和産業轉型升級是國民經濟運作新格局的“三支柱”。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劉世錦先生的精彩發言激發了嘉賓們的想法,參與論壇的嘉賓紛紛圍繞新質生産力發展、經濟高品質增長展開討論。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解讀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發表主題為“今年怎麼看,明年怎麼辦”的演講。他指出,儘管全球經濟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主要體現在糧食産量增加、經濟結構優化、工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等方面。然而,中國經濟也面臨著需求不足等挑戰。對此,姚景源建議政府給予企業更大的支援力度,通過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等方式擴大國內需求,“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才能提振消費”。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點還強調了“五個必須統籌好”中的一項關鍵任務“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在AI技術成為中國新經濟增長點的今天,傳統教育體系迫切需要改革以適應新的社會需求。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姚洋教授針對“AI時代要重點培養新質人才”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深入分析了在人工智慧時代,如何通過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創新,培養出滿足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例如,姚洋建議大幅度增加綜合高中數量,向所有高中開放本科高考,最終實行十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為革新教育體系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則認為,教育固化問題的成因,除體制弊端外,還與我國産業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當前,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面臨瓶頸,未能為消費與産業升級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術支援。張斌進一步分析了需求不足的問題,指出其本質是每人平均收入偏低,導致企業利潤和政府收入減少,市場機制失靈,最終陷入負向螺旋迴圈。針對這一問題,張斌提出,要有效控制投資、企業盈利、信貸等關鍵變數,並以逆週期政策,包括貨幣和財政政策,作為破解惡性迴圈的有效手段。
關於經濟發展,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為,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需要“突圍低勞動力成本依賴”。他進行了主題為“打造創新驅動的人力資本新優勢”的演講,提出應實施人力資本管理變革,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從而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演講中曾湘泉提出了人力資源管理促進創新的“十大作為”,包括樹立和傳導企業的創新戰略與文化;基於多樣化的能力導向進行人才選聘;推進工作的豐富化與授權;建立推行正式的跨部門溝通與員工建議機制;實施全面發展導向的培訓等方法。
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正是由創新驅動,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是其核心動力。作為一種新興技術,AI的影響力與其他事物一樣,具有雙面性。香港科大商學院原副院長、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以“AI·創新·倫理”為主題,闡述了AI的創新作用與其帶來的倫理挑戰。徐岩借鑒了經典的“電車難題”,引入AI倫理概念,並給出解決AI倫理問題的方法:開發合乎倫理的 AI 系統或代理,根據合乎倫理的理論進行推理和行動;開發新技術以消除或減輕當前 AI 的不足之處;通過立法和監管來規範或治理 AI,確保AI對社會及經濟發揮正向積極作用。
本次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為各界厘清了新質生産力驅動下中國經濟的新格局與新戰略,也探討了當前人力資本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新質生産力迅猛發展,數字浪潮奔涌向前,不管是企業還是職場人,只有把握新趨勢、適應新環境、培育新思維,才能把握機遇,盡享時代紅利。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