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新質職場·重構生長”2024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發表致辭。論壇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執行主編程明霞主持,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經濟學教授姚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香港科大商學院原副院長、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等嘉賓齊聚一堂,著眼未來,展望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路徑。
香港科大商學院原副院長、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發表《AI·創新·倫理》主題演講,強調了AI作為勞動工具的角色、它在資訊時代的重要性,以及它為生活帶來創新變化的方式和倫理挑戰。
人工智慧演算法,讓資訊發揮更大作用
徐岩引用矽谷專家的觀點,將AI定位為一種勞動工具,回顧勞動工具的歷史演變,從石器、銅器、鐵器到水力、蒸汽機、電力和內燃機,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和生活水準。人類進入資訊時代後,全球的資訊快速數字化,在1981年全球的資訊僅1%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到了2008年,全球的資訊有99%是數字化的。此後,人工智慧誕生。徐岩指出,“要借助人工智慧演算法,讓資訊發揮更大的作用,變成一種新型的知識”。
網際網路之父之一的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提出,世界其實只有兩個基本元素,一個是原子(實體物質),另外一個就是比特(數字化資訊)。徐岩提到,數字化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創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原子轉化為比特再進一步轉化為智慧化的比特,讓實物具備數字影子;二是從地點到空間的轉變,實體市場地點變成智慧化數字市場空間;三是産品向服務的轉變,不是服務的變成服務,已經是服務的變成智慧服務。同時徐岩指出數字化資訊要與實體物質有機結合,“我們畢竟不能吃比特,喝比特,睡在比特上。我們一定要有原子,現在原子和比特的完美結合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體驗“。
AI帶來倫理挑戰,但也可提高人類倫理能力
在討論AI帶來的倫理問題時,徐岩以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困境和電車難題為例,強調了隨著AI技術的發展,倫理挑戰也日益增加。徐岩認為,可以使用技術手段,在設計AI的時候,就先提出一些倫理指引,也可以通過非技術手段,通過法律、指標、標準等對AI進行約束。
但同時,AI也擁有提高人類倫理水準方面的潛力,如斯坦福大學的實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年輕人體驗對他人救助的過程,提高年輕人的利他主義精神。徐岩認為,“人工智慧的技術並不是很難,但在倫理方面怎麼樣讓它成為一個真正科技向善的技術,或者是我們的一個勞動工具,我覺得這才是更有挑戰性話題“。
事實上,目前工具化的AI在職場已經廣泛使用,智聯招聘2024雇傭趨勢報告的調研中顯示,54.5% 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五年,相對於其他職場技能,AI工具使用能力更有利於職業發展。無論是企業還是職場人,已經在借助AI提升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倫理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是所有人共同的挑戰。
本次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為各界厘清了新質生産力驅動下中國經濟的新格局與新戰略,也探討了當前人力資本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新質生産力迅猛發展,數字浪潮奔涌向前,不管是企業還是職場人,只有把握新趨勢、適應新環境、培育新思維,才能把握機遇,實現發展和突破。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