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天津市科協、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教委聯合主辦的第十一期(2024年第6期)天開創新沙龍在天開高教科創園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高秀梅,騰訊集團副總裁陳發奮,胸痛復蘇醫療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天津市有關高校院所和企業的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天津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騰訊公司、天津市委社會工作部、天津市衛健委、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共同啟動“成救心生·社會救援圈”志願服務項目,助力天津提升社會應急能力。
天津市科協主要負責同志為天津市胸痛與復蘇學會授牌,為天津醫療産業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助力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入融合。
在新一輪科技變革中,生物醫藥産業是科技含量最高、創新最密集、投資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方向。本期沙龍特別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騰訊時光實驗室副總經理、騰訊公司安全策略專家胡晗翰,新加坡衛生部院前急救部門臨床主任、新加坡總醫院高級顧問王英福,全球復蘇聯盟中國聯絡員、大灣區醫療科技協會委員專家陳緯國,天津市胸科醫院急診科行政主任,國家胸痛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李春潔等五位專家,分別圍繞“構建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醫學創新體系”“騰訊社會化急救實踐分享”“將創新成果推向臨床的3種模式”“從醫學到全球創新産業”“以胸痛—復蘇體系建設帶動臨床、學科、産業發展”等內容進行了分享。
葛均波院士從現階段“五大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醫學創新趨勢”入題,分析了當前中國醫學創新範式變革的需求,介紹了以“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為代表的“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醫學創新實踐”,分享了其在推動心血管領域醫工融合創新方面的典型案例,展望了未來醫産學研融合的醫學創新體系。
胡晗翰先生從SSV和社會應急開始介紹、對心臟驟停的一些認知、國際社會救援的先試案例、實踐案例分享、政府支援等角度切入,分享介紹了騰訊時光實驗室“5分鐘社會救援圈”實踐。王英福教授從臨床醫生主導的創新、實驗室驅動的創新、外部協作等方面闡述了《將創新成果推向臨床的3種模式》,為推動醫療領域科技創新,深化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視角。陳緯國教授分享了在挪度醫療等世界知名醫療産業機構多年從業的經驗,闡述了科技創新與産業煥新的關係,擘畫了心臟驟停全鏈條産業發展的新藍圖。李春潔主任介紹了天津市胸痛救治體系建設情況和未來復蘇中心的籌備情況,並從臨床、學科、産業發展的維度,介紹了醫療産業創新發展情況,為天津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提升生物醫藥産業鏈韌性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