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數據資産”穿上通行裝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最重要的要素資産。用電、環保、耗能等數據如何高效、安全、合規交易,換取“真金白銀”?數據資産如何像土地、勞動力等要素一樣參與到市場經濟中?在10日~12日舉行的世界5G大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電子政務建模倣真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展出的數據採集機器人和數字憑證兩項成果,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數據採集機器人的外觀像個路由器,別看它個頭不大,能耐可不小。據了解,它可以直接對接儀器儀錶、感測器、控制設備,也可以支援基於本地局域網對接辦公與生産管理資訊化系統。“它能自動完成數據採集上鏈,有效保證數據來源端的真實性和鮮活性。”實驗室副主任王小芳告訴記者。
王小芳介紹科研成果。
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數字憑證是數據要素的載體,王小芳把數字憑證比喻為數據資産合規交易、治理的“身份證”。“第一,它是用來運載數據資産的‘集裝箱’,把數據資源轉換為名副其實的數據要素,可參與市場化配置;第二,它是保存數據資産的‘檔案袋’,動態記載每一份數據資産的來龍去脈,形成不可抵賴的證據,為數據資産市場化治理奠定基礎;第三,它是‘智慧工作助理’,為數據資産憑證各個相關方提供可確權、維權和行權的智慧化跟隨服務,助力數據要素市場的科學配置。”
世界5G大會是數據採集機器人和數字憑證兩項成果首次在省內亮相,哈爾濱工程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實驗室主任蔡成濤告訴記者,實驗室是由國家發改委于2013年批復成立的電子政務建模領域唯一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探索實現“以實驗室進行工程建模、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技術研發、當地IT服務企業進行場景落地、大型電信服務商進行服務運營”的數字經濟、數字政府領域建設創新協作模式,構建“服務在雲端,數據在自家”的生態級數字化協同服務體系。
“2018年4月,我們就在國內率先提出數據協作機器人概念,而相關概念直到2019年才在德國漢諾威‘機器人展會’上出現。”蔡成濤告訴記者,去年10月,基於實驗室數字化體系的支撐,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産憑證”在廣東落地,解決了數據資産確權難、溯源防偽難、跨域互信難、安全管理難等問題。隨後,數據資産憑證在廣東多地探索了多個場景的試點應用,深圳市發佈了公交車位置資訊數據資産憑證,探索在出行服務、規劃設計等方面的應用價值;珠海市發佈了企業稅務數據資産憑證,為實現數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共用與利用探索了有力途徑;佛山市南海區發佈了氣象數據資産憑證,解決了保險公司缺乏系統氣象災害數據積累,災害風險識別、氣象災害風險區劃難等問題;江門市發佈了自然人參保繳費數據資産憑證,破解了農戶徵信體系不健全、數據不完善等難題。
蔡成濤表示,目前,實驗室數據鏈生態服務體系相關理論研究與技術已初步成熟,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實施的場景覆蓋小微信貸、跨境信貸、環保稅、雙碳、公共交通、黨建等多個領域,還將繼續進行拓展應用。借著此次世界5G大會,未來實驗室將著力為黑龍江加速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提供重要支撐。
數據採集機器人
是精細化協同管理智慧裝備,具備數據採集、處理、分級報送、風險預警等能力,是實現數據防篡改、抗抵賴、可追溯、按需協同的關鍵性服務設施。
數字憑證
是數據要素的載體,主要是實現數據的資産化封裝,將無形的數據資源變為有形的數據資産,為每個進入數字世界的主體進行賦能,通過憑證來證明主體的身份、聲明主體的權益、記錄主體的行為,實現數據資産在數字生態鏈條中的合規交易和高效治理。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