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智聯招聘發起的“出發!職場多元宇宙”2022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一級巡視員尹建堃為活動致辭。2022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博導曾湘泉,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樊登讀書APP創始人樊登等嘉賓共話宏觀經濟下中國的新格局與新戰略,洞見組織進化方向和未來企業面貌。
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發表《中國經濟展望和城市人才吸引力》主題演講。任澤平表示,宏觀經濟面臨挑戰,新基建、新能源行業孕育機會,東部人才持續集聚,95後更嚮往一二線城市。
宏觀經濟面臨挑戰,新基建、新能源行業機會豐富
任澤平回顧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數據。從1978年到現在的40多年中,中國經濟增長年均超過9%,創造了人類大型經濟體增長奇跡。在此期間,中國抓住了全球化紅利、改革開放紅利、人口紅利,實現了宏觀經濟快速發展。提到城市發展,他提到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可能會逐步放緩。雖然我國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任澤平提到,當前我國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三大紅利變成了三大挑戰——全球化紅利變成逆全球化,人口紅利變成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改革也進入深水區。為此,我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攻堅戰”、雙迴圈、新格局等概念,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在任澤平看來,未來中國最有希望、最有爆發力的行業,是新基建、新能源。新基建將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底層的支撐,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的核心能力。新基建短期能促進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利於培育中國新的增長點。
目前,我國正處於第三次能源革命。根據“S型曲線理論”,當工業品和消費品的市佔率達到或者超過10%後,這個行業將實現技術迭代,呈現爆髮式增長。任澤平認為,我國發展新能源産業的目的是搶佔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點、加強能源安全、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從總體來看,我國能源産業將從高碳走向低碳,最終將達到無碳。新能源及碳達峰、碳減排給許多行業帶來爆髮式增長的機會,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儲能産業和電力設備將吸納更多就業。
北上深位居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城市引才應順勢而為
在論壇現場,任澤平還解讀了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狀況。根據智聯招聘及任澤平團隊發佈的“中國城市人才”系列報告,在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100強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北京連續兩年佔據榜首。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武漢、長沙位居前十。據報告顯示,東部人才持續集聚,中部、西部、東北出現了持續的凈流出,人才正向著大都市圈和城市流動。值得關注的是,一線城市人才持續流入,二、三線人才基本平衡,四線城市人才持續流出。此外,長三角、珠三角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而京津冀出現人才吸引力的放緩,成渝都市圈基本保持平衡。
從年齡上看,95後年輕人才更傾向於事業與生活兩不誤。調研表明,95後不僅關注薪資,還關注創新環境和文娛産業發展情況。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對95後人才的吸引力位居前三,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位居前十。從學歷來看,高學歷人才傾向於選擇一線城市,以及成都、南京等新一線城市。任澤平表示,在創新方面,粵蘇創新活力更強。在文娛方面,旅遊城市拉薩、三亞排名靠前,帶動整體指數排名躋身前50。從流動性看,95後人才向東部集聚趨勢明顯,並且更嚮往一二線城市。分城市群看,95後更傾向於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集聚,成渝和長江中游則出現了凈流出。
針對宏觀經濟形勢與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情況,任澤平為城市引才提出建議。他認為,首先,要充分尊重人口和産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和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立足各地的比較優勢,順勢而為。其次,要進一步推進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遷徙的枷鎖。最後,優化城市群內部的空間結構,推動完善産業結構和公共服務、交通設施等佈局,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以上圖片中國網財經已獲授權)
(責任編輯:庫博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