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貓雙11,大米變了:從代表消費升級的“瓶裝大米”,到打通農産品上行通道、來自貧困縣的大米,再到承載著袁隆平院士讓鹽鹼地變良田願望的“袁米”……都讓消費者吃出了新滋味。
據記載,中國人吃稻米的可考歷史能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時期。至今大米仍是超過60%的中國人的主食首選。但這碗穿過漫長歲月的大米,在今年天貓雙11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正是因為新消費。
“袁米”參加天貓雙11,新消費讓180萬平方米鹽鹼地變良田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平素有三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國家糧食安全再也不用愁;二是“雜交水稻覆全球”,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最後一個是“耐鹽鹼水稻推廣1億畝”,增産300億公斤,多養活8000萬人口。
為了實現這些夢想,袁隆平院士在國內總共耕耘著三處水稻實驗基地: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基地、內蒙古興安盟鹽鹼地稻基地和廣西桂林灌陽縣雜交水稻基地。
今年天貓雙11,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基地的“袁米”來參加天貓雙11了。消費者每在天貓購買1公斤“袁米”,就能幫助改良2平方米鹽鹼地。天貓雙11預售10天,消費者已經累計買走了35.8萬公斤“袁米”,相當於支援了71.6萬平方米鹽鹼地改良。上天貓以來,“袁米”已總計賣出90萬公斤,令180萬平方米鹽鹼地變良田。
內蒙古興安盟鹽鹼地稻基地的鹼性PH值接近9,鹽度高於千分之六,屬於寸草難生之地。袁隆平院士親自為這塊土地的稻米起名“袁蒙稻”,意為“圓夢稻”。今年9月剛剛完成試種測産,畝産達508.8公斤,原計劃年底上市。在當地政府牽頭下,院士基地與阿里巴巴決定讓“袁蒙稻”趕在天貓雙11上線,讓全國消費者一起提早幫院士“圓夢”。
300克瓶裝“消費升級大米”熱銷背後,新消費激活新供給
在盒馬鮮生,來自上海崇明、黑龍江五常的300克新鮮大米,裝在360ml的透明瓶子裏。這種米剛好夠2-3人吃一頓的分量,再用這個空瓶盛滿水,恰好是完美的水米配比,滿足了高品質、更便捷的消費升級需求。上市3個月以來,瓶裝米銷量不斷攀升,月環比增長率超過57%。但從稻田走到消費者餐桌,這瓶大米卻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數字化之路。
施艇是崇明的稻米種植大戶,種植水稻20多年,他希望賣大米能走向品牌化、工業化的先進生産模式。盒馬鮮生洞察到年輕人的消費需求,但“做大米的不懂流體灌裝,做飲料的不關注大米”,需要一條前所未有的全新生産線,能像灌裝飲料一樣來灌裝大米。
雙方一拍即合。今年5月,斥資數十萬搭建的新生産線在施艇的工廠投入使用,顆顆飽滿的大米脫殼之後,8小時內完成灌裝密封,24小時內從生産線奔赴盒馬貨架。乘著這條數字化的供應鏈,才有了這款年輕人直呼“真香”的瓶裝大米。
新供給所帶來的新消費,不是將原有的消費的數字化,而是帶來了新的消費增量。今年上半年,天貓超市3-5元/斤的中檔米銷售增速達到近70%。基地直供大米也在今年天貓雙11首次亮相,曾經一米難求的黑龍江響水大米,現在可以通過阿裏跨越山海關,直供消費者餐桌,實現了“畝産1000美金”。截至10月28日,基地直供的中高端米預售同比增長50%以上。
(新聞圖:萬畝黑龍江響水大米收鐮,通過阿里巴巴跨越山海關,直供消費者餐桌)
天貓雙11的數字化通路:新消費讓貧困縣農産品走出大山
新消費時代的開啟,不止意味著3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從消費端到供給側,從城市到鄉村,新消費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疊加,令食品安全溯源成為可能,這最大程度保障了消費者和農戶的利益。去年9月30日起,五常大米引入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溯源技術,五常大米天貓旗艦店銷售的每袋大米都有一張專屬“身份證”,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就可以看到這袋米的“出生地”,以及從生産、質檢到物流全過程的詳細溯源記錄。
阿里巴巴對農業産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打通了農産品的上行通道。雲南元陽紅米、內蒙古扎賚特旗大米、興安盟長粒香大米……都是今年天貓雙11“興農脫貧”會場的爆品,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
新消費讓消費者“吃”到品質與情懷,也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了更廣闊的社會責任。這背後是全社會數字基礎設施的搭建與完善。今年天貓雙11,農産品從田間地地頭到北上廣深等11個城市將實現新鮮不隔夜、物流次日達。
中國是全球第一的大米生産和消費大國。有農戶説:“過去咱種的好大米走不出大山,現在能賣到全國。”新消費給大米帶來的變化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