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通信行業防範治理電信網路詐騙白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白皮書》)日前由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白皮書》顯示,我國電信詐騙防範治理仍面臨跨境詐騙猖獗、技術對抗性不斷增強、黑灰産溫床效應突出等諸多挑戰。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形勢愈發嚴峻,已成為發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廣、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犯罪類型。隨著資訊社會快速發展,以電信網路詐騙為代表的網路犯罪已成為當前的主流犯罪,並在全球呈現迅猛增長態勢。全球反詐騙聯盟和數據服務供應商ScamAdviser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全球25.5%的人遭受過電信網路詐騙,損失金額超1萬億美元,電信網路詐騙已成為全球打擊治理難題。特別是近年來,遠端辦公、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等在全球廣泛普及,在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詐騙分子實施詐騙提供了空間和便利。
受資訊技術普及、數字經濟發展、治理工作深入等多重因素影響,各國電信網路詐騙呈現出新的形勢與特點:一是案件數量及損失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電話詐騙、網路詐騙等騙局在各國發展趨勢不一;二是詐騙手法均呈現與社會熱點相關聯的特點;三是受騙人群以中老年等群體為主;四是實施渠道隨産業發展“迭代轉移”,詐騙通信聯繫渠道由電話短信向網際網路轉移,詐騙資金轉移渠道由實體貨幣向虛擬財産轉移。
為有效應對全球電信網路詐騙高發、多發態勢,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立足本國國情,從立法和執法兩個維度強化個人資訊保護,打造更加健全的法律體系;建立專職機構與協同機制,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攻堅;強化用戶實名管理與打防一體化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治理質效,推動建立涵蓋法律、制度、技術和標準等全方位的綜合治理體系。
當前,我國電信網路詐騙治理已取得明顯成效,但反詐工作仍面臨著諸多風險與挑戰,如“詐騙網站從域名到接入網站均使用境外資源,源頭管控難”“共用螢幕、秒撥IP等新技術新應用被廣泛用於實施詐騙,識別封堵難”等,反詐工作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