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沉浸在“雙11”購物狂歡的同時,也應該警惕新型詐騙手段的出現。
1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在官方公眾號發佈提示,謹防“雙11”期間支付過程中的多類型騙局。同時,多地公安機關也頻頻發出警示。
虛假紅包詐騙需警惕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發佈的“雙11”期間支付安全常識共涉及6個方面,分別是提防虛假客服詐騙;關注支付安全慎涉賬戶密碼;慎掃二維碼降低盜刷風險;慎用公共網路保護賬戶安全;警惕低價陷阱、拒絕釣魚網站;關注手機安全、慎防木馬病毒等。
同時提示,由於目前某些網站安全防護能力較弱,容易遭到駭客攻擊,導致用戶資訊洩露,進而導致客戶支付密碼被盜用。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路支付相對傳統支付渠道,存在交易場景虛擬化,驗證強度相對較弱等特點,因此主要定位於小額支付。建議客戶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合理的交易限額。”
另外,據多地公安部門近期發佈的“雙11”期間詐騙案例統計後發現,今年“雙11”期間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雙11”期間,眾多商家為了造勢,會預售部分商品。同時,通過派發紅包的形式為消費者提供優惠,這也給部分違法分子提供了欺詐途徑。據悉,今年“雙11”期間,虛擬紅包騙局的數量增長明顯。
例如,有不法分子借機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臺派發“雙11”虛假紅包,誘騙大家點擊,套取銀行賬號、手機驗證碼等個人資訊;也有不法分子利用釣魚網站或APP,以預售為誘餌進行詐騙。此類詐騙大多發生在“雙11”之前,買家完成支付後,不但收不到貨物,也無法聯繫到賣家索賠。
360數科反詐專家對《證券日報》指出,在國家機關嚴厲打擊,以及社會反詐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背景下,電信詐騙發生率趨於下降。但在“雙11”“618”等網購大促節日時,電信詐騙分子依然緊盯廣大消費者,伺機下手。所以,消費者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訊。
防範根本在個人意識
除上述新型騙局外,也有不法分子偽裝成客服與消費者取得聯繫,以繳納定金、手續費、交易費、退款等藉口,騙取錢財。
360數科反詐專家指出,消費者受個人真實資訊誤導,疊加對網購退款流程、網貸提現規則不了解,以及自身風險識別能力不強等因素,很容易墜入欺詐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支付騙局的邏輯均是恐嚇消費者“不辦理取消就要繳納更多錢”。消費者本著“不花冤枉錢”的心理,反而會被騙取更多錢財。
王蓬博指出,“雙11”騙局高發的主要原因在於優惠活動眾多且促銷運營樣式多樣導致的交易頻率高,不法分子也借機作案。
在防範詐騙方面,央行廣州分行指出,提升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用卡習慣是應付層出不窮詐騙犯罪的最有效方法,建議用於網路支付的銀行卡不要存放太多資金,並且設置每日最高消費額度。同時,簽約一些短信通知服務和盜刷保險服務,為資金財産安全保駕護航。
王蓬博認為,無論詐騙如何“翻新”,防範詐騙根本仍在個人意識。其次,電商平臺及銀行方面也應該提高反應速度,避免資金被快速轉移,並建立專門的反詐團隊,利用技術提升風控能力。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建議,對於新型騙局後續治理可以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從頂層制度完善網路詐騙等相關不法行為的認定情形,厘清各部門監管職責分工;二是設立專門的投訴舉報渠道,暢通與網路詐騙相關的反饋流程;三是加大司法打擊,肅清商業風氣;四是強化監管科技運用,通過技術手段監測不法分子動向並及早開展打擊行動。
(責任編輯:柯曉霽)